第一批人形機器人,開始“整頓”職場
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開篇
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一群身著大紅棉襖、扭秧歌轉手絹的機器人看呆了觀眾,一夜之間成為“科技頂流”。
短短一個月后,國內“機器人租賃”市場突然爆火。社交平臺顯示,日租金有的已經接近萬元。有租賃商家稱已經爆單,還有商家靠一臺機器人租賃今年已收入超20萬元。

人形機器人都能干些啥?
如果你還以為機器人只是工廠里的機械臂,或者商場里的導航機器,那你就落伍了。
最新一代的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化到幾乎能以假亂真。
人形機器人,“進化”到哪一步了?
作為未來產業的代表之一,人形機器人會的是越來越多。
宇樹科技對外發布旗下人形機器人G1,可以完成躍起、側身、下肢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后落地、站立;
智元機器人在兩周之內發布了三個新的產品。其中,靈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車、玩平衡車、騎自行車等高難度動作。
跳舞↓↓↓

騎車↓↓↓

穿針引線↓↓↓

側空翻↓↓↓

功夫↓↓↓

動作更靈活的同時,人形機器人也更加聰明。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日前推出的“慧思開物”,集成了感知、決策、語言、學習、運動控制等高階認知功能,能增強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的效率、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簡化開發流程。
人形機器人,已經悄悄 “上崗”
當ChatGPT還在和人類斗嘴、自動駕駛還在測試階段,第一批人形機器人已經悄然走進職場,開始“整頓”人類的工作習慣。
它們在倉庫、餐館,甚至在工廠車間,正以類似人類的適應性和智能,執行各種任務。
它們不會摸魚、不會抱怨加班,甚至不會在周一早晨賴床遲到。它們的存在,正在讓職場規則悄然改變——效率至上,人情靠邊。
比如,身穿警服,跟著人類警察一起巡邏、與群眾熱情互動。

比如,參加社區活動表演“川劇變臉”。

甚至上一秒還在商場攬客,下一秒就秒變登山搭子!
工作內容切換,但態度依舊負責。

甚至它還可以在各種展會上迎賓,讓跳舞就跳舞,讓招手就招手。



想讓它干啥就干啥,想要啥樣就啥樣。
充滿電,就算工錢。
這態度,這回頭率,這性價比,不得不令人心動!

據悉,由于目前機器人軟硬件版本還在不斷迭代,機器人外出“打工”時,一般還需要操作師全程陪同操作維護,因此,除了機器人緊缺,機器人操作師也比較緊缺。
“中國機器人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或將成為機器人量產元年,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成熟,一臺人形機器人的造價已經從2018年的300萬元降到了如今的幾十萬元,接下來,機器人的技術突破與市場增長都將迎來爆發期,價格也將持續下探。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3月26日刊發題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文章,其中提到: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已在眾多領域引發根本性變革。
預計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企業已實現機器人核心模塊的自主生產,國際廠商也依賴中國產業鏈,至少是其中某個環節。例如全球知名的特斯拉“擎天柱”機器人,其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由中國企業供應。
在2025年全球科技版圖中,中國機器人產業將加速“出海”進程。從餐飲配送到工業制造,從醫療輔助到智能家居,從消費服務到倉儲物流,中國機器人正以全方位應用場景,為全球制造、產業升級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預計,從現在到2028年,我國整機市場規模約在20至50億元;到2035年,整機市場規模達到約500億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機器人超過1億臺,進入各行業領域,整機市場規模可達約10萬億元級別。
中國業內普遍預計,人形機器人的產能或將在2025年得到明顯提升,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轉變。
人形機器人,會取代人嗎?
人形機器人離我們越來越近,也讓一些人產生擔憂,機器人是否會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
關于這個問題,deepseek給出如下結論:
機器人會取代部分工作,但人類在創造力、情感、道德等領域的優勢不可替代。未來的關鍵不是“是否被取代”,而是如何利用技術提升自身價值。
短期來看,機器人更適合規則明確、重復性高的工作,比如數據錄入、基礎客服、流水線操作等。但在需要創造力、情感交流、復雜決策的領域,人類仍然占據優勢。
長期來看,人機協作才是趨勢:
機器人負責效率型任務(數據處理、流程執行);
人類專注創造型任務(戰略規劃、創意設計)。
就像計算機沒有讓會計失業,而是讓他們從算賬轉向分析一樣,機器人不會完全替代人類,但會重新定義職場分工。

第一批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 “整頓” 職場,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必然變革。
我們不能忽視這一趨勢,而應該積極應對,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新的職場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為,未來的職場,屬于那些能夠與科技和諧共生的人。
無可厚非的是,人形機器人,正在加速從科幻奔向現實。

作者:梁靜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1日 17:48:16
- 2025年04月01日 17:47:40
- 2025年04月01日 14:51:53
- 2025年04月01日 13:48:55
- 2025年04月01日 1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