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山東壽光——全鏈條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走進縣城看發展)
壽光的番茄是彩色的。
走進山東省壽光市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品鑒中心,展示區擺滿了各種“奇菜異果”。僅番茄就有紅、橙、黃、綠、青、白、紫等10余種顏色,形狀各異。“集團已經培育了7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其中特色番茄的市場認可度較高,有些品種表現超過國外種子,但價格可以低1/3左右。”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董事長劉欣慶說。
有“中國蔬菜之鄉”之稱的壽光,蔬菜種子曾長期依賴進口。“10年前,菜農每年購買種子種苗大約需要6億元,其中近4億元支付給了國外公司。比如番茄進口種子,每畝地平均要800元至1000元,是國內種子的3到5倍。”劉欣慶介紹。
為破解種子“卡脖子”難題,2012年起,壽光市出臺蔬菜種業發展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種業企業,其中7家獲批省級種業技術研發中心、4家建有種質資源庫。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建造的種質資源庫,可保存種質資源20余萬份,目前入庫育種材料2.1萬份,是山東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保護中心。
“我們以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建成投用了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攜手培育蔬菜良種。”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介紹,目前壽光市自主研發的蔬菜新品種達到167個,國產種子市場占有率已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
良種還須配良法。今年36歲的鄭景渠,從父親手上接過溫室大棚蔬菜生產的“接力棒”。在孫家集街道的瑞航家庭農場里,蔬菜大棚全部應用了智能電氣化設備,菜農們正忙著耙平土壤、起壟做畦、栽種幼苗。鄭景渠掏出手機,指尖輕點,水肥一體機“轟轟”作響,棚頂放風口緩緩拉開。“以前靠經驗,現在靠標準。提前設定施肥量、給水量、溫度等數據,物聯網設備可以全方面監測作物長勢,遇到問題系統自動報警,點手機代替了動鋤頭。”鄭景渠說,照著標準干,產量翻了番,一個棚帶來年收入超過40萬元。
近年來,壽光市建起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等現代化園區,帶頭推行農資、技術、管理、檢測、品牌、銷售“六統一”標準化管理,融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電氣化、云計算等,推廣自動控溫、自動噴滴灌、自動放風、自動施肥、自動卷簾“五個自動化”技術。“目前,現代化園區已輻射帶動80%以上的農戶進入標準化生產時代,吸引了一批像鄭景渠這樣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王立新說。
壽光在品牌建設上攻堅發力,“壽光蔬菜”已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全市擁有“樂義蔬菜”“七彩莊園”2個中國馳名商標,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315個。“借助品牌優勢,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我們的優質蔬菜已經走出國門,賣到海外。”在稻田鎮崔嶺西村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村支書崔玉祿指著墻上掛著的一張蔬菜運輸路線圖說,合作社現有社員165戶,蔬菜價格平均每斤高出市場價格0.2元,每年可為每戶增收近3萬元。
“嗞啦——”在壽光市億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里,自動化油炸生產流水線高速運轉,經過一道道標準化工序后,工人將炸好的土豆、豆角打包。不久后,這些預制菜將被配送至客戶手中。“從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的鏈條延伸,推動蔬菜發展進一步邁向品牌化、高端化。”王立新介紹,近兩年,壽光以即配類預制菜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2021年重點培育的預制菜企業有27家,產業年產值78.8億元。
“前端拎穩‘菜籃子’,聚力做好標準制定、種子研發、技術集成創新;后端端牢‘菜盤子’,培育特色蔬菜品牌、打通高端銷售渠道;中間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說,未來,壽光將全鏈條發力,提升農業競爭力,推動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本報記者 李 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9日 04 版)
- 專題:走進縣城看發展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4日 21:58:58
- 2025年01月14日 21:20:58
- 2025年01月14日 14:24:18
- 2025年01月14日 12:52:41
- 2025年01月14日 11:37:07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
- 2025年01月14日 10:15:52
- 2025年01月14日 10:11:32
- 2025年01月14日 09: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