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國貨幣政策應盯住核心CPI
由于核心CPI穩(wěn)定性較好,通常被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國貨幣政策應盯住核心CPI而不是CPI。
(一)加息難以抑制由供給因素引發(fā)的CPI上漲
我國食品價格變動主要取決于肉禽及其制品,其次是水產品、鮮菜和鮮果,由于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彈性小于1,因此,食品價格波動主要取決于供給因素而不是需求因素。如果加息來抑制通脹,很顯然,不僅不會影響食品的需求,反而會嚴重影響食品的供給,使食品價格上漲從而CPI上漲。
加息對居住價格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居住價格主要取決于資源性產品價格。即使不考慮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因素,加息也不一定能抑制水電油氣運等價格的提高。加息會同時作用于供給與需求,加息通過需求對價格會形成一定抑制,通過供給成本使價格得到一定提高,加息的效果取決于加息對供給與需求作用的相對大小,即相互抵消程度,同時,政府對公用事業(yè)價格的管制也很重要。綜合衡量,水電油氣運等行業(yè)普遍具有投資額大、負債率高、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加息對這些行業(yè)成本和價格提高的作用很可能要大于加息對抑制需求的作用。
(二)貨幣政策盯住CPI效果甚微,還會放大經濟周期
從歷史看,貨幣政策盯住CPI效果不明顯,還會放大經濟周期。
1996-2002的7年間,經濟和CPI下行。央行先后8次下調存貸款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從10.98%下落到1.98%、1年期貸款利率從12%下落到5.31%;下調存款利率的一個重要意圖是,希望城鄉(xiāng)居民少存款多消費,但結果是,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1995年底的2.97萬億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8.69萬億元(原先每年新增儲蓄存款6000億元左右,但2000年之后,每年新增儲蓄存款在1萬億元左右),另一方面,這段時間內的CPI走勢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改變。
2003-2004年,經濟和物價上行。央行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分別兩次提高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共1.5個百分點)、于2004年10月提高存貸款利率(1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上調0.27個百分點),但這些措施對緩解糧食產量的下降并無多少正面效應。
2007-2008年,物價和經濟先上行后下行。央行先后16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9%上升到17.5%)、6次提高存貸款利率,但并沒有因此遏制住CPI不斷上行的勢頭;2008年9月以后的3個多月時間內,連續(xù)4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5次下調存貸款利率(使1年期存款利率回到了2004年10月底的水平,1年期貸款利率回到了2002年2月的水平),但CPI下行的走勢并沒有因此而改變。
2010年上半年,通脹壓力來自翹尾因素、蔬菜價格上漲和通脹預期三個方面,但央行連續(xù)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連續(xù)11周凈回籠貨幣,房地產調控和節(jié)能減排等調控政策一起,形成了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濟迅速降溫。這期間,通脹壓力確實得到緩解,但這不是貨幣政策緊縮的效果,主要還是因為入夏以來,天氣轉暖,蔬菜價格大幅下跌。
(三)我國貨幣政策應盯住核心CPI
一是,核心CPI可以相對真實地反映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對比關系,能夠反映物價的中長期趨勢,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出現實的通脹和潛在的通脹壓力,更好的為制定中長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宏觀經濟調控服務。
二是,盯住CPI的貨幣政策難以抑制由供給不足引起的物價上漲,有時還適得其反。
三是,由于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放大作用以及預期的加速作用,盯住CPI的緊縮貨幣政策容易被資本市場放大,成為經濟下行的導火索。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