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師生參訪赤峰 感知草原“金”名片
中新網赤峰3月31日電 (李百加)由民族畫報社主辦的“到中華”國際交流項目3月28日至30日在內蒙古赤峰舉行。參訪巴林右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賽罕烏拉自然博物館、赤峰博物館、臨潢家園社區……中外師生感嘆“不虛此行”。

“這是非常珍貴的經歷。”來自俄羅斯的丹尼爾(Makarenko Daniil)在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民族學,“漢、滿、蒙、藏各族人民在這里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我第一次沉浸式體會到中國各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他說,已經迫不及待要和家人朋友分享所見所聞。
哪個行程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不少師生提及29日晚在巴林右旗格斯爾傳習所呈現的烏蘭牧騎表演。當晚,丹尼爾與數位留學生被邀請上臺,與蒙古族學生共演馬頭琴。“如果演出搞砸,那一定因為我是‘樂癡’的緣故。”丹尼爾笑說,“他們教得非常好,我回北京也得好好練練。”

“牧騎隊成員一專多能,唱跳彈拉樣樣精通,這里民族文化的完善保存讓我吃驚。”來自老撾的廣西民族大學留學生王姍說,其中講述“三千孤兒進內蒙”的小品表演,讓她與來自越南的同學黎道重相視垂淚,用完了一整包紙巾。
活動期間,中外師生還到訪了赤峰現代農業產業園、肉羊產業園等當地特色產業園區,品嘗奶皮子、奶豆腐等乳制品,了解肉牛“公司+養殖戶”經營模式和前沿種羊繁育技術。
記者在肉羊產業園了解到,進口種羊價格高昂,但經過科學配種、舍飼繁育、大規模推廣后,能改良當地羔羊品種,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當地養殖戶增產增收。產業園占地超140畝,羊舍井井有條,羔羊健康茁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北方民族大學留學生北興華(Daurov Khamza)當即給家人撥去視頻電話。
“這里的羊很干凈,健康活潑。”北興華曾經從事畜牧養殖行業,“我有很多關于養羊的問題,想要和老板交流。”在解惑后,他說:“還是中國的養殖技術發達。”

“內蒙古已經不止蒙古包、草原、歌舞,有了自己的經濟‘金’名片。”中南民族大學劉虹老師說,本地傳統特色產業結合新技術、新經營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自剛果(金)的魯安(Ilunga Andre Murhabazi)將“團結”選為此行的“關鍵詞”。“即便是有不同語言,不同民俗風情,不同自然風光,大家都緊緊團結在一起,我很震撼。”他說,此次出行拓寬了他對中國了解的邊界。(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7:25:15
- 2025年04月03日 06:25:11
- 2025年04月02日 20:57:37
- 2025年04月02日 16:40:09
- 2025年04月02日 1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