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多少臨時政府的資料
記者找到原第二歷史檔案館的高級研究員蔡鴻源老師,蔡鴻源告訴記者,像家具之類的物品這些本身都屬于私人物品,所以帶走也不稀奇。而且這些家具應該也不是孫中山自己帶走的,而是由他的家人帶走的,應該是他的兒子孫科帶走的。
而孫中山將在職時的公文帶走,是因為當時沒有檔案館,一些重要的文件資料大多是隨身攜帶。雖然按道理一些公文要件是要移交給下一任,但當時條件特殊,孫中山離任后是想讓袁世凱來南京就職的,但袁世凱沒有離開老巢,孫中山也沒辦法將這些東西給他帶去。
二檔館到底有多少臨時政府的檔案?記者又咨詢了二檔館利用部的主任任榮,任榮幫記者查詢后說,如今檔案館內有關臨時政府的檔案總共有五個部分,共138卷。五個部分分別是內務部、總統府、財務部、陸軍部和留守府,其中有關總統府的只有3卷,這三卷分別是參議院的《臨時約法》擬本、內務部呈報的《江寧巡警暫行制服圖論》和迎員專使蔡元培等歡迎袁世凱北上迎員這三分資料。
劉曉寧說雖然聽上去有一百多卷內容,但很多內容一卷其實就是一張紙,比如總統府的這三卷,后兩卷內容其實就是一張紙,《臨時約法》因為是本法律,所以內容會多些。其他有些法令也都是一張紙就寫完了。
誰把孫中山的遺物帶到了澳門
記者輾轉聯系到第一個在澳門發現臨時政府資料的原廣東省社科院院長張磊先生,張磊先生告訴記者,在澳門,他確實發現了很多孫中山先生留下的文件資料,但有關臨時政府時期的公文非常少,大多是私人信件和一些賀電等。
張磊說,他是1982年前往澳門考察的,當時他聽接待他的人介紹,孫中山的后裔們生活條件其實都不太好,都沒有自己的房子,很多有關孫中山的遺物都放在了一個做建筑師的朋友家里,于是他就到了這個建筑師的家里尋找。在建筑師家中的地下室,他發現了這里存有大量的孫中山遺物,大概有十幾個皮箱,放置得很散亂,顯然多年沒有人打理了,里面有書畫、古董、瓷器,還有很多私人信件和照片等等,但公文基本沒有,不過有一些當時他任總統期間群眾給他寫的一些報告,大概都是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文件,但是是以私人名義寫給他的,可能擔心寫到機關沒有人理會,所以就直接寫給孫中山本人了。
那些資料中是否存在就職典禮上的照片?張磊說沒有看到。他看到的大多也是私人照片,其中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張張學良當禮物送給宋慶齡和孫中山的一張他學兵時的照片。
此外,那些如今在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展覽的家具他也看到了,不過這些他都沒有拿,而是拿了一些對自己研究有幫助的文件。張磊說,他在這里總共研究了10來天,翻閱選擇對研究孫中山有用的資料,最后選擇了一些東西帶走了。而那些古董、瓷器、書畫、家具之類的物品他一件都沒拿,因為這些對他做研究沒有用。
張磊回到廣州后,翠亨村故居的人得知了這一情況,也去了澳門幾趟,最后可能花了一些錢征集到了如今展出的這些文物。
孫中山就任大總統的宣言書原件在廣州博物館?
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保管部的張詠梅主任也告訴記者,孫中山在就任總統時期使用的家具如漢白玉石圓桌等確實都是他們從澳門征集回來的。他們紀念館先后去了兩次澳門,從那里征集到了一部分文物,但也不全是孫中山任總統時的文物。
他們館內收藏的主要還是孫中山在故鄉活動時期的資料,臨時政府時期的資料也有,不過也不多,大多也是從孫中山后人以及當年他的追隨者后人手里征集來的。有些文件也是復制的,比如孫中山就任總統時發表的宣言書和誓詞,都是從別的地方復制的,宣言書的原件應該在廣州博物館,因為他們就是從那里復制的。而孫中山就任時期的誓詞原件如今在哪里,很多人的說法也不一,張詠梅表示她也不太清楚。
而關于孫中山在就任時的其他文獻資料,張詠梅說,因為孫中山一生都在到處奔波,所到之處也很多,所以各處的博物館、紀念館可能都會有一些。比如上海、臺灣、北京、澳門等地。
有關孫中山就任總統時期的幾個謎
而蔡鴻源的觀點也認為,其實孫中山在就任大總統期間的文件并不少,他在出訪臺灣時,在臺灣的國父紀念館也看到很多有關這時期的原始文件,應該是國民黨時期跟隨蔣介石他們一起搬遷到這里的。
蔡鴻源還說,其實,臨時政府留下的文件還是比較全的,只是所在地比較分散,所以感覺上就覺得比較少而已,如果仔細搜尋,應該是能找到的。而劉曉寧之所以沒找到,還有一個原因是可能收藏的地方不愿意拿出來展示,因為有些東西屬于機密,不方便拿出來,所以就對外宣傳沒有了。
隨著文獻資料陸續被發現,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90天,似乎漸漸變得面目清晰。然而,在對南京、北京、廣東等地專家的采訪中,記者卻突然發現,原始的文件資料雖然找到了不少,兩樣最重要的實物證據——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印和就職典禮時的照片,卻始終蹤跡成謎。
是像那張漢白玉圓桌一樣,被孫中山從南京帶走了,還是留交給了其他人?如果是留交給了他人,現在它們又藏于何處?抑或是它們早已毀于輾轉之中?在尋找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時,記者無意中得知,孫中山的璽綬竟然藏在安徽淮北一位農民的手中,這是真的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