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遇上AI、大數據 業界話未來發展新機遇
中新網杭州3月28日電(鮑夢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當金融遇上AI(人工智能)、大數據,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3月28日,第七屆全國金融大數據及AI戰略融合發展大會暨浙江“九三創吧”主題活動在杭州臨平舉行,業界專家與企業家齊聚,共話未來發展方向。

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打造一個集高端交流、資源整合、項目落地的工作平臺,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討金融大數據與AI發展趨勢、技術創新及金融領域應用實踐,推動浙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和浙商、新生代浙商企業轉型發展。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委員、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原司長騫芳莉認為,“AI+大數據”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新質生產力代表,推動著金融行業向智能化轉型、金融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普惠金融發展,并提升金融行業運營能力、金融行業風險防范和監管能力。例如銀行借助DeepSeek實現全天候的智能客服服務,響應速度提升40%;浙江省打造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浙江公平在線”。
“有機遇,也有挑戰。”騫芳莉表示,目前中國算力供給不足,數據質量不高且共享難度大,信息安全面臨挑戰,監管合規仍需加強。
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會長、研究員劉末同樣注意到上述情況。他建議,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高校院所與企業建立需求牽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的閉環機制,例如探索設立金融AR開源社區,共建行業級算法模型庫。此外,需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生態,建議監管部門推動建立科技企業合規能力評價體系,將數據治理算法透明度等指標納入企業信用評鑒。
“金融發展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增加金融體系的透明度,提升資源分配效率,此方面大數據和AI大有可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范文仲表示,以大數據、區塊鏈、AI大模型技術融合為代表的“數智金融”創新,將為提升金融體系效率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其建議,傳統金融機構應加大對金融垂類模型技術的研發投入,且與更多的國內頭部AI模型企業進行對接應用,防止過度依賴單家企業的模型應用,形成外部技術壟斷。此外,金融機構應關注未來的三個轉變方向:金融分析從定期財務報表向實時數據包轉變,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向數字資產包發行通證轉變、傳統公司模式向數智合約社區轉變。
據了解,為探討前沿科技、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去年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成立數字經濟專委會,創新打造“九三創吧”品牌活動。此次活動系今年首場“九三創吧”活動。
現場,浙江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揭牌并與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項目孵化基地和省級多黨合作示范基地。
“希望能夠為大家進一步搭建交流合作的橋梁,推動科技、金融、數據三大生產要素高效融合,促進浙江金融高質量發展和浙商企業轉型發展。”浙江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主委葉正波表示,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將繼續聚焦尖端科技與創新創業,搭建平臺橋梁,凝聚智慧力量。
此外,浙江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下設的三個機構也于當日揭牌成立。其中,全國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將在研究制定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國際財富管理數字化創新中心將助力財富管理行業智能化升級;浙江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白澤智慧研究院將推動院士專家成果在浙江“落地生金”。(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2日 09:11:29
- 2025年04月01日 17:48:16
- 2025年04月01日 17:47:40
- 2025年04月01日 14:51:53
- 2025年04月01日 1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