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以 “稅收壓力太大”為由提出喊漲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石油大鱷們是否就是真正的買單者?多數分析人士都表示,對于眾多行業來說,尤其是下游行業,所受到的負面影響更為突出。據悉,資源稅改革將提高資源原材料和基礎產品的價格,將會造成上游生產資料產品價格的上漲,由于話語權在手,很容易將這種成本轉嫁到下游企業,而下游企業最終可能讓消費者買單。還有券商預測,國家可能運用修改特別收益金等工具保證石油企業的總體稅賦水平不變。
稅輕費重亟待調整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現行資源稅稅負率平均偏低之外,圍繞著礦產資源征收的各項費用還存在名目繁多、實際數字卻微乎其微的問題。其中包括礦產資源補償費、能源基地建設基金、礦山專項維護費、礦產管理費、水資源補償費、土地損失補償費、育林基金、林政費等多重資源費和基金,資源采掘類企業的費用負擔率大大超過了其承擔的資源稅稅負率。
歷史數據顯示,以山西省為例,2005年煤炭采掘企業平均收費負擔為25.27%,平均稅負為10%左右,資源稅稅負僅為2.02%,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品都存在同樣的費重稅輕問題。市場觀察認為,稅費關系嚴重失調,以費擠稅、稅軟費硬的現象目前普遍存在;而且,大量收費屬于不同主管部門收取,隨意性大,亟待調整。
“雖然我們在制度上為資源企業設計了名目繁多的稅 (費)種,但每一稅 (費)種要么由于稅 (費)率太低,起不到調整各方利益的作用,要么就是因為少數資源壟斷企業的特殊地位使得一些稅 (費)種在實踐中難以得到實行。”中石化研究部相關人士觀點認為。鞍鋼礦業集團經濟師鄭永旭則告訴記者,探礦權、采礦權價款與礦產資源補償費存在重復征收現象。
“從補償費的用途上看,該項費用專項用于補償地質勘查部門的勘查投入,但是 《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實施后,采礦權申請者只有向探礦權人支付探礦權價款,才能獲得供采礦使用的地質勘查資料,”鄭永旭表示,由于地質勘探費用已納入礦產資源發現權價值,并有償轉讓給開采單位,構成采礦權價值的一部分,而 《礦產資源法》規定采礦權人還必須繳納礦產資源稅、礦產補償費,這構成了對地質勘查投入的重復征收。
記者注意到,雖然早在l994年國務院就頒布施行了 《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定》,但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煤層氣等重要能源的補償費都只有l%,而國外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率一般為10%至16%。美國石油、天然氣、煤炭 (露天礦)權利金費率高達12.5%,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為10%。據分析,過低的補償費標準使本來應該屬于國家和地方的收益轉移到了開發商手里,造成收入分配關系的扭曲。
另一方面,采礦權使用費也是極具象征性。據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規定,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準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也就是說,即使是整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也不過96個億。(勞佳迪)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