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暴雨如注。晦暗的天色與間歇性的閃電,讓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辦公室在一片昏暗與瞬間高亮的狀態中來回切換,一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討論的主題:光伏產業的急速起落。
沈福鑫起身開燈,室內瞬間亮堂起來。“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目前已回升至73美元,從目前的情勢看,光伏業正在復蘇。如果不出特別的意外,接下來的一輪產業擴張會比2008年那次更厲害。”
按照沈福鑫的預計,到2012年,浙江省光伏業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而在這雄心勃勃的規劃目標背后,光伏業似乎正在回復往日的激情——民營企業資本潮涌而進,夢想著在這個如日初升的行業中獲得高額回報。
與上一次行業極速擴張不同的是,經歷過行業亂象和殘酷洗禮的企業,如今多了一份謹慎與理性:新加入行業的企業開始評估市場前景、自身技術水準、實力規模、風險評估和控制;進一步擴張的企業則謹慎試探;曾被無情淘汰出局的企業,短期內不再有重新加入的計劃。
理性和謹慎或許可以規避經營風險,但光伏業“兩頭在外”的行業特性所蘊含的風險,僅靠企業層面的理性與謹慎,并不能完全控制。
在新一輪行業發展周期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民營光伏企業,急需來自政策層面的系統性支持。而在浙江已經開始啟動的政策嘗試,是否會為全國光伏行業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樣本?《每日經濟新聞》對此展開了調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