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潘朝霖:為什么水族古文字為世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活態范例?
中新社貴陽12月15日電 題:為什么水族古文字為世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活態范例?
——專訪貴州民族大學·貴州水書文化研究院原副院長、教授潘朝霖
作者 劉美伶
水書,是中國水族古文字、書籍漢譯的通稱,是水族天文歷法、信仰文化、民間知識雜糅的綜合典籍,被譽為“華夏古文化寶庫中一塊珍貴的活化石”。以水文字為主要載體的水書抄本典籍,在文字學、文化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等學科領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22年11月,“中國·貴州水書文獻”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水書蘊含怎樣的文化價值?水書研究對世界古文字研究意義幾何?近日,貴州民族大學·貴州水書文化研究院原副院長、教授潘朝霖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水書與甲骨文、夏陶文字符號有一定歷史淵源,為何研究水書有助于解讀一些已湮沒的中原古文化?
潘朝霖:據《中國少數民族(修訂本)》記載,水族發祥于中原睢水流域,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遺,修正了水族族源“可能是由百越的駱越發展而來”的提法,向中原作了推進。主要依據則是水書、水語的研究成果。
中國從國家層面給水書的命名有三種:水書、水書習俗、水文。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命名為“水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命名為“水書習俗”;中國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命名為“水文”。一種民族文字,國家有三種命名,這是世界絕無僅有的特例。由此可見水書的特殊性、神奇性、神秘性。本人有幸親歷三種申報文本工作,感觸頗深。
源于夏商,流于諸野,自成體系的水書,不僅豐富了華夏文字起源、方塊字造字的信息資料,其中遺存的一些古文化信息,已遠遠超過水族社會范疇,有助于解讀一些已湮沒的中原古文化內涵。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年,谷熟也”。農業社會中最大的節日就是慶祝谷物豐收,是為“過年”。但在現代漢語及年俗活動中,“年”的本義已湮沒。
水族歷法起源于物候歷,主要是以水稻種植周期來決定一年始末及年節安排,與中國古代的秦歷、周歷、殷歷、夏歷之間有密切的內在關聯。水族歷法把季節劃分為春冬兩季,一月至六月為冬季,七月至十二月為春季。上下半年的分界點是春分、秋分。下半年是播種收割的時段,是典型的農耕文化歷法特點。水族在谷熟時節,分七批在52天中歡度的端節,是悠久的農民豐收節。水族歷法與端節準確詮釋了漢字“年”的本義。在商周之前,中原地區歷法也只有春秋二季,后來才出現四季,水族民間每年依舊分為兩季。
此外,水族歷法與《周易》八卦卦象也相對應,陰陽變化規律明晰,是中原文化的最大特點。水族歷法跟中原文化關系頗深。
水族文化能保留深厚的中原文化特點,應當是水族先民提前離開了中原,躲過秦王朝焚書坑儒的劫難,南遷融入百越,最后溯源進入黔桂交界的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生息。閉塞的山區環境,就像“冰柜”般封存了自己的文化,保留著中原諸多文化信息。這種現象,同日本保留了中原諸多文化現象相似。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說水族古文字為世界的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活態范例?
潘朝霖:文字學研究是水書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水書/水文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水族古文字從中原遷徙到貴州,由線狀到點狀發展。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既是最基礎又是最深層次的文化。水書是用水文字書寫、用水語釋讀的經典。因此,水書和水語如影隨形,離開水語,水書也會逐漸湮沒。
中國西南巨儒莫友芝用傳統音韻學、訓詁學研究水書的讀音,認為“聲讀迥與今異而多合古音”。咸豐十年(1860年),莫友芝在北京發表研究水書文章,39年之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才發現甲骨文。
中國語言學家李方桂用現代語言學知識研究水語,認為水語和漢語“蓋皆出同源,歷時久而差異遂增”。
水書能把抽象文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兼容、活態地保留下來,十分可貴。水書創制的時空至少與甲骨文同期同地域。因為過去中原諸侯小國林立,文化相近又有差異,才有秦王朝“車同軌,書同文”的改革。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對應的就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但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埃及圣書字、印度印章文字等,早已淪為塵封古籍。只有中華文明賡續5000年,生生不息。
莫友芝認為水書是“先秦最簡古文也”,要想盡快研究西周虞國錢幣上的文字,要“水書竹歷參摩研”。水書之所以流傳下來,一是水族珍惜其文化與文明,二是水書與甲骨文至少是同時空創制的文字,內涵豐富而聯系緊密,傳承軌跡是“同源——分化——接觸吸收”。唐代中葉水族形成單一民族之后才有水書之說。因此,要研究世界古文字,水族的水書提供了活態傳承的范例。
2022年11月26日,在韓國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中國貴州省水書文獻》被批準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標志水書文化又向世界跨進了一步。
中新社記者:您曾提出水書卵崇拜啟示產生易學本源標志的太極圖,吻合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維。水書不是哲學但有哲學性,對此您有何見解?
潘朝霖:水書內容博大精深,除直接反映水族天文歷法、原始信仰、民間知識以外,還兼容了水族哲學思想、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諸多內容,水書被譽為水族的“易經”“百科全書”。
我在民間調查時發現,水書先生用雞蛋占卜(“卵卜”),能形象淺顯地解釋《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深奧哲理。一個雞蛋就是完整的“一”,雞蛋里有蛋清、蛋黃就是“二”,受精卵雞蛋能孵化出無數小雞,就是三生萬物。水書先生把深奧的哲學道理形象直觀解讀,這是智慧。
水族先民以獨特視角與體驗詮釋世界,形成特有的哲學思想,如孤陰不育、孤陽不長、物極必反、相生相合才能長久發展等理念。水書雖然不是哲學著作,但包括了很多哲理性的珍貴內容。(完)
受訪者簡介:
潘朝霖,水族,貴州三都縣人,貴州民族大學·貴州水書文化研究院原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省文史館館員。1958年啟蒙學水書,1962年進水書私塾,1980年開始關注水族文化研究工作,1984年進貴州民族大學就讀,畢業留校工作,有百余萬字文稿,至今仍在從事水族語言文化教學與研究。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5日 17:32:23
- 2025年01月25日 10:16:26
- 2025年01月25日 09:43:10
- 2025年01月25日 00:17:48
- 2025年01月24日 21:26:47
- 2025年01月24日 15:25:37
- 2025年01月24日 15:15:36
- 2025年01月24日 14:58:57
- 2025年01月24日 13:57:51
- 2025年01月24日 1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