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東西問·鎮館之寶|馬蕭林:賈湖骨笛為何被認定為世界最早可吹奏樂器?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鎮館之寶|馬蕭林:賈湖骨笛為何被認定為世界最早可吹奏樂器?

        2023年07月15日 18: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鄭州7月15日電 題:賈湖骨笛為何被認定為世界最早可吹奏樂器?

          ——專訪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李超慶

          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賈湖骨笛,距今歷史8000多年,是目前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這支長23.6厘米的骨笛,由鶴類尺骨制作而成,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有“中華第一笛”之譽的賈湖骨笛,如何改寫中國音樂史乃至世界音樂史?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賈湖骨笛的前世今生及背后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簡要介紹賈湖骨笛考古發現過程。

          馬蕭林:1987年,賈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賈湖遺址是一處非常重要的裴李崗文化遺址,面積大約有5萬多平方米,從1983年至2013年的30年間,總共進行了八次考古發掘,揭露遺址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出土數千件文物,其中有40多支骨笛。

        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賈湖骨笛。李貴剛 攝

          在賈湖遺址考古發掘中,一座編號為M282的墓葬同時出土有兩支骨笛,分別位于墓主人左股骨內外兩側,說明它們是佩掛在腰間的隨身之物。河南博物院館藏的這支骨笛整體上呈褐色,通體光滑晶瑩,出土前就已斷為三截,每個斷裂處有多個綴合孔,說明它在使用期間曾經斷裂過,后來經過精心修復,又繼續使用了,可見主人對它的喜愛。

          M282位于賈湖遺址的中心部位,是少有的幾座大型墓之一,為兩個男性合葬墓。這座墓葬共有60多件隨葬品,除兩支骨笛外,比較重要的還有龜甲和象牙裝飾等。經研究發現,賈湖骨笛的擁有者多數為壯年男性,生前有著與巫師、祭司、酋長相關的特殊職業和身份,在整個部落中地位極為特殊。

        賈湖遺址發掘現場圖片資料。闞力 翻拍

          中新社記者:賈湖骨笛如何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馬蕭林:2007年12月,在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際,經過眾多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從河南博物院10多萬件藏品中推選出九件最能代表中原歷史文化的典藏品,作為“鎮院之寶”。所謂“鎮院之寶”,無疑是藏品中的佼佼者。首先是典型性,能代表文物所處歷史階段的文化發展最高水平;其次是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填補歷史研究的空白;第三是震撼性,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其藝術性讓人震撼;第四是唯一性,目前沒有相同文物,或者其是同類文物中最好的。

          賈湖骨笛在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中年代最早,堪稱史前音樂奇跡。賈湖骨笛的重要性在于,促使我們重新評估距今8000多年前賈湖人的精神文化高度、情感表達的豐富性和表現力。賈湖骨笛在中原地區的出現并非偶然。中原地區占據著“天下之中”的優勢,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在匯通南北、聯結東西上占得先機。賈湖遺址以稻作農業為主,是當時產稻的最北區域,但其文化面貌卻是北方的裴李崗文化系統。賈湖遺址中出現了豬與狗的馴養,還有龜甲刻符、釀酒、飲酒器具以及數類特殊形制的骨器等,說明當時已出現原始宗教活動,骨笛在這些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是溝通神人的重要法器。無論是從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成就來看,賈湖遺址都是同時代文化中最為先進的。由此可見,賈湖骨笛入選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當之無愧。

        參觀者觀賞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賈湖骨笛。王中舉 攝

          中新社記者:賈湖骨笛對文明溯源有哪些重大意義及影響?

          馬蕭林:這支賈湖骨笛長23.6厘米,上面有七個音孔,經專家認定,它是一種運用特殊方式吹奏的管樂器,骨笛音孔的位置計算得十分準確。首先要找出宮音,宮音是中國古代五聲音階當中的一個音階,相當于我們現代音樂當中的“哆(Do)”,再根據宮音來推算其他音孔位置。由于骨管粗細不一,所以容易產生音差,我們的先民又在七孔旁開有小孔,來加以校正。這種制作方式,跟今天民族管樂器當中的做法十分相似。

          賈湖骨笛局部。視覺中國 供圖

          近代音樂史學界曾為中國七聲音階最早出現的時間爭論不休,甚至還有人認為來自西方異域。賈湖骨笛等考古發現,完全推翻了這類觀點。賈湖骨笛以考古實證的方法,證明在距今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用骨笛吹出了近七聲的下徵調樂音,也科學地詮釋了中國遠古時期音樂文明的活態面貌。

          當然,賈湖骨笛的發現也將中國音樂文明起源的時間,從距今5000年左右傳說中的黃帝時期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賈湖骨笛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且可吹奏的管樂器,改寫了中國音樂史乃至世界音樂史,讓我們見證了史前先民對音樂的感知水平和創造能力。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是文明溯源的重要內容,賈湖骨笛的制作和使用,說明在8000多年前的中原,人們的精神生活已經很豐富,為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奠定了基礎。

          賈湖骨笛局部。視覺中國 供圖

          中新社記者:賈湖骨笛與國外發現的骨笛有何異同?

          馬蕭林:近些年,在國外也不斷發現史前骨質樂器,有些年代比賈湖骨笛還要更早一些。比如1994年,在德國南部一個洞穴中發現的用天鵝腿骨制成的三孔骨質樂器,距今約3.5萬年;在斯洛文尼亞西北部一個洞穴中發現一支骨質樂器,距今已有4.5萬年;在德國發現的距今約3萬年的猛犸象象牙三孔骨質樂器;在法國發現的距今約3萬年的鹿骨樂器等。

          學術界認為,這些國家在考古遺址中發現的帶有孔的這種骨質樂器,孔比較少,有的為一孔、兩孔、三孔。從音階上來講,這些史前骨質樂器只能吹響,不能吹奏,就跟吹哨一樣。賈湖骨笛不僅能吹能奏,且可吹奏出七聲音階。而這些國家的骨質樂器,盡管年代較早,但嚴重殘缺,且都是偶然性發現,能否稱為骨笛還有爭論。

          相比之下,賈湖骨笛有著完整的發展序列、豐富的共存遺物、規范的制作方式,并且有連續使用與保護痕跡。更重要的是,作為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賈湖骨笛有著較為豐富的音高音色和音階調式的變化。賈湖遺址出土的40多支骨笛,從形制上看是從簡到繁,一脈相承,與遺址遺存的分期和發展順序相吻合。最早在9000年前,就已經開始制作骨笛了,又經過1000多年的延續發展,從早期的二孔、五孔、六孔骨笛,發展到中期的七孔骨笛,最后演變為晚期的七孔和八孔骨笛,音階也由四聲到五聲、六聲,直到七聲及變化音等多種類型。

          所以,學術界普遍認為,賈湖骨笛才是真正的比較完備的骨笛,跟我們近現代的這種骨笛很近似,這種完備性、先進性,國外發現的那些“骨笛”是無法相比的。

          中新社記者:賈湖骨笛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馬蕭林:賈湖骨笛用丹頂鶴尺骨制作而成。賈湖遺址考古發現了天鵝、丹頂鶴等飛禽的骨骼。丹頂鶴的尺骨外堅內空,骨質較脆,易碎易斷,鉆孔和磨銼難度較高,特別是鉆孔和校音小孔不易制成,找到合適的骨笛制作人更為不易。

          從賈湖骨笛音孔旁深淺不同的刻痕可以看出,在設計和制作骨笛過程中,制作者進行了多次修正。同時,通過顯微鏡觀察音孔發現,有鉆頭轉動的螺旋痕跡,在賈湖遺址也考古發現了一些用水晶、燧石等堅硬材料制作的手鉆和錐鉆。

          由此可見,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制作工藝,賈湖骨笛必然是經過制作者長期探索、精準計算、不斷尋找規律、積累經驗,最終制作而成。

        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演出人員用復制的“賈湖骨笛”進行演出。李超慶 攝

          賈湖骨笛看似只是一支鉆了多孔的骨管,但其制作、計算、使用非常復雜。即便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制作一支合格的骨笛也并非易事。為了讓這支8000多年前的賈湖骨笛重獲新生,河南博物院派出專門復原古代音樂文化的專業團隊,竟耗時十多年。

          過去10年間,由于鶴骨原料極為難得等原因,均未成功。直到2018年,我們的團隊才找到合格的鶴骨標本,并有了相對完善的制作方案。最終,耗時兩年完成這支骨笛的復制工作。經測試,這支復制的骨笛盡管略有瑕疵,但音高、音色已經十分接近館藏的賈湖骨笛了。(完)

          受訪者簡介:

          馬蕭林,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考古系研究生畢業,哲學博士,研究館員。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現任河南博物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原文物》《河南博物院院刊》主編。美國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河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動物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會長、河南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研究方向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動物考古及中國文明起源、國家起源研究。主持或參加10多項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取得多項重大考古發現,建成國內領先的動物考古實驗室及現生動物骨骼標本庫、數據庫。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出版著作10多部(含主編、譯著),發表論文70多篇,獲得省部級以上學術成果獎勵7項。在鄭州主持舉辦3次動物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中原文化名家領軍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河南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等榮譽稱號。

        【編輯:黃鈺涵】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有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少妇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 色8欧美日韩国产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