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禮炮部隊
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只聽見在廣場的東南方傳來一陣陣雷鳴般的聲音:
“轟……”“轟……”“轟……”這轟隆隆的“雷鳴”共鳴放了28響,震天動地,響徹寰宇,也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這是人民解放軍新組建的禮炮部隊,以最崇高的禮儀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鳴炮慶賀。
“鳴放禮炮”一開始就列為慶祝大典的程序之一。閱兵指揮部決定由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組建一支禮炮隊。
禮炮選定的是繳獲日軍的山炮,共108門,分為兩組,每組54門。炮彈全部卸掉了彈頭。這種炮和野炮、榴彈炮相比,炮身短,口徑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是從華北六個縱隊的山炮營和軍區直屬炮兵部隊選調來的。
禮炮隊訓練就在先農壇公園進行。每門禮炮有3個炮手,主要訓練裝填、發射、退彈殼三個動作,必須在3秒鐘內完成。54門禮炮齊射一次限定在4秒半完成,這是因為毛主席按電鈕升國旗、軍樂隊奏國歌,時間是兩分零5秒。在這個時間內要鳴放28響禮炮,同步進行。
10月1日。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上空升起,樂隊高奏國歌時,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響了。這隆隆的28響,每一響都像一門炮那樣整齊,但又凝聚著54門禮炮齊射的力量和磅礴云天的聲音。
然而,這54門禮炮鳴放28響,其中隱含著什么意義呢?1950年初,時任軍委辦公廳副主任的唐永健受聶榮臻副總長委托,專門為此起草了一份 “說明”:54門禮炮一齊鳴放,代表當時參加新政協的54個單位和方面的人士;禮炮鳴放28響,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而英勇奮斗的28年。
第一份外交文件
開國大典當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將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發布的《公告》并隨附公函送達各國政府。周恩來的公函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已在本日發表了公告。我現在將這個公告隨函送達閣下,希為轉交貴國政府。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是需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外交部部長 周恩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于北京
《公告》及隨函送達各國在北京的舊領事館領事;凡在北京無領事館,而在南京有大使館或公使館者,則送達南京各舊大使館或公使館。周恩來說,這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也是通過使領館向外國政府發出的第一個照會。與此同時,新華廣播電臺的強大電波載著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飛向十月革命的故鄉,太平洋遙遠的彼岸……
蘇聯當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宣布中蘇兩國迅速建交,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等一批人民民主國家,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相繼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一個占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很快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世界各國共產黨和進步組織紛紛致電祝賀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高度稱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近四分之一的人類由封建主義與殖民主義的鎖鏈中解放出來,對全世界工人階級和一切民主分子爭取和平與自由的斗爭是一個巨大鼓舞;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取得的勝利,乃是本世紀繼劃時代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消滅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之后的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
泱泱中華,朗朗乾坤,旌旗飛舞,普天同慶。千瘡百孔的舊中國嬗變為新中國,歷盡劫難的中華民族獲得了涅槃和新生。正如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所指出的:
“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