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企看發展 |“嗍粉人”姚漢霖:一包包螺螄粉,藏著鄉村致富鏈
中新網11月16日電(謝藝觀 林馨)廣西柳州,西南工業重鎮,是全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近些年卻憑螺螄粉出圈。街頭小米粉如何嗍出百億級大產業,背后藏著怎樣的致富密碼?
作為袋裝螺螄粉市場的龍頭企業之一,廣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螺霸王”)董事長姚漢霖接受采訪時表示,創新成就螺螄粉,聯通一方致富路。
創業:從小作坊到產業園
從2014年底第一家袋裝螺螄粉企業誕生,到2023年產值超600億元,柳州僅僅用了10年時間。
這10年,也是姚漢霖從零起步,把400平米小作坊做成“螺霸王螺螄粉產業園”的10年。
姚漢霖并不是柳州本地人,而是土生土長的福建泉州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為謀生做過司機、開過石礦,后來在柳州做起茶酒生意。
2010年,柳州市實施“螺螄粉進京”項目,推動螺螄粉走出去;2012年,螺螄粉借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聲名鵲起。此后,柳州螺螄粉持續“走紅”,催生了螺螄粉預包裝市場。
嗅到巨大商機的姚漢霖,2014年底毅然轉行到預包裝螺螄粉行業,在柳江第三開發區租了一個400平的小作坊,彼時只有20名員工。
受益于螺螄粉行業的快速發展,螺霸王的銷量節節攀升。“記得那是在2015年7月,一天就賣到了20多萬份,我們特別驚訝。”但隨之有一個問題擺在他面前,由于廠房太小,設備沒有完全自動化,產量要跟不上銷量了。
“當時我們想的是,要把質量穩定,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數量,而把質量降低,這也是我們企業的一個宗旨。于是,我將工廠規模擴大,并加強了電商團隊的建設,因為電商平臺對我們來說,打造品牌比較容易。”姚漢霖回憶。
隨著攤子越做越大,后來他又購置53.98畝用地自建了“螺霸王螺螄粉產業園”。在這個過程中,姚漢霖驚喜地看到,品牌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創新:保質期從15天到180天
作為一座傳統工業城市,工業思維根植于柳州的基因中。螺螄粉走紅后,有企業開始思索,這種傳統口味如何借助現代工藝實現規模化生產。
2014年,柳州預包裝螺螄粉企業獲得第一張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2015年初,柳州市提出螺螄粉“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發展理念,確定了柳州螺螄粉產業走工業化的道路。
但螺螄粉工業化之路并不一帆風順,其湯料保質期只有15天,每分鐘產能只有5至6包,產品稱重包裝技術粗劣……
“那個時間段,柳州的食品工業發展尚未成熟,企業要不斷探索,特別是在生產設備這一塊要花很大精力。”姚漢霖對此感觸頗深,“而且一個設備還不能完全解決,湯料機、花生機、腐竹機……需要不斷思考如何更加自動化。”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這是姚漢霖常掛在嘴邊的話。經過無數次嘗試,他將螺螄粉保質期由15天延長到180天,借用茶葉分裝機原理分裝花生,6年間先后獲得10多項專利。
研究成果投入生產,轉化成多個袋裝螺螄粉行業生產標準。在公司老伙計眼里,姚漢霖成了一個“技改狂人”。
從柳州制定袋裝螺螄粉標準,到申請“柳州螺螄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再到建立螺螄粉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螺螄粉原材料基地……姚漢霖也見證了柳州螺螄粉做大做強的過程。
創富:大產業串起致富鏈
“這幾年,很多人一說柳州就想到螺螄粉,為了一碗粉來到柳州的人太多太多了,這也是柳州這座城市的收獲。”姚漢霖說。
一碗粉,帶火了一座城,亦帶富了一方民。
柳州螺螄粉產業現在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游的竹筍、豆角、螺螄等原材料生產,讓當地農民成為受益者。
“2016年,我們開始跟柳州市周邊居民合作,發動農民種豆角和竹筍,那段時間帶動了幾千人的收入。”姚漢霖表示,之后我們又引導鹿寨縣、柳江區、柳城縣、三江、融水、融安周邊幾個縣份,種植螺螄粉的原材料,對當地就業進行幫扶。
盛產竹筍的鹿寨縣拉溝鄉曾是當地的貧困山區。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村民積極改造舊竹林,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走出一條合作社參與組建龍頭企業、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
小米粉撬動大產業。如今柳州螺螄粉乘著東風一路破浪前行,姚漢霖也把小舟做成了大船。當“百舸爭流”,姚漢霖認為,行業還是不要做無序的競爭,“大家要一起把品質把控好。”(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7日 16:01:16
- 2025年01月27日 15:29:20
- 2025年01月27日 11:25:54
- 2025年01月26日 16:00:05
- 2025年01月26日 15:59:10
- 2025年01月26日 10:13:45
- 2025年01月26日 10:11:41
- 2025年01月26日 09:30:32
- 2025年01月26日 09:27:30
- 2025年01月26日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