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企看發展 | “長期主義者”劉永好:企業如何穿越周期
視頻:走進民企看發展丨“長期主義者”劉永好:企業如何穿越周期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電(中新財經 宋宇晟 程姝)“在看似簡單的農業食品領域,看似簡單的養豬、養雞、養鴨背后,新質生產力正滲透到其中,正在發生大的變化。”
在走過42年企業發展歷程、穿越多輪周期后,“正在發生大的變化”成為行業巨頭新希望集團當下最明顯的感受。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近日接受中新網專訪,從當前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談到中國民營經濟過往40多年的發展。其中,“堅守長期”成為劉永好創業歷程中的關鍵詞。
從高速度增長,到高質量增長
新希望集團的起點在1982年。那一年,劉永好從傳統的養雞、養鵪鶉、養豬做起,進入飼料行業,又涉足食品領域。如今,新希望已成為農牧業企業巨頭,躋身2024中國企業500強、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
即便做到如此規模,面對新格局,劉永好不敢停步。他告訴記者,在當下的農業領域,“新舊動能的轉換,感受特別明顯”。“企業在發展上、技術上、管理上、體系上,都要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取得新進步。”
“以前,我們生產多少就賣多少。那時,我們要做的是多投資、多建工廠、多招工、多培訓員工。但今天不是,簡單靠建廠、投資、發展、多生產,不可能了。”
“時代發展了,環境變化了,我們要做的是要結合國家的大戰略。”劉永好說,“我們的轉型是從高速度增長轉型到高質量增長,都是‘高’,但是兩者的本質是不一樣的。以前的高速增長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今天的市場要求我們生產更安全的、品質更好的、更有特色的產品。老百姓有這樣的需求,我們必須滿足。”
于是,近年來新希望動作頻頻:提出飼料生產“節糧行動”,依靠優化育種、飼料配方、優化養殖,力爭每年節約1%的糧食用量;參與育種攻關的肉鴨種源做到了“比全球任何品種都不差”;養豬場也開啟綜合數字化試點;解決冷鏈物流的短板,將“24小時鮮奶”賣到了全國。
劉永好告訴記者,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點滴,就是傳統產業在新格局下的升級換代。
視頻:走進民企看發展|劉永好:看似簡單的養豬養雞養鴨正發生大變化來源:中國新聞網
從“三分之一的價格”,到“妥妥的第一位”
事實上,在新希望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升級換代始終與這家民營企業相伴而行。每一次成功轉型都能闖出一條新路,并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拿出海這件事來說,早在25年前,新希望就已經涉足海外業務。和今天中國品牌“出海熱”不同,當時的中國貨并不搶手,在海外甚至是“劣質商品”的代名詞。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劉永好回憶,“當時我們生產的產品沒人要。我們打算賣給當地農民,他們說可以買,但只能給三分之一的價。”
“什么叫三分之一的價?就是我們跟其他國家生產的優質飼料比,只能標三分之一的價格。”
劉永好不服氣。他覺得自己的產品和同類產品比一點都不差,憑什么“只能標三分之一的價格”?“結果當地農戶就帶我們到市場去看,說‘你看看中國的襯衫、皮帶、鞋,和其他外國品牌相比,價格只有它們的三分之一,中國產的摩托車、電視、冰箱,也都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價格’。”
這讓劉永好感到非常氣憤:“我想一定要在我們這個領域,用我們自己的品質管理,用我們的服務,用我們的影響,來提升中國制造的價值。”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劉永好說,他的很多產品都在海外賣到了當地的前三位。“像埃及、像緬甸等好幾個國家,我們都是妥妥的第一位。這個第一位是指銷量第一位、價格第一高以及認同度第一。我們在為中國品牌爭光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就業作出了貢獻。”
從光彩事業,到“萬企興萬村”
世間最強大的力量,莫過于時代前行的力量。
今年8月,劉永好在媒體刊文《心中始終有一團火,努力追尋那一束光》。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相信時間的力量”。他說,“這是歷經73年磨礪,歲月教會我的最寶貴經驗。”
說到底,劉永好堅持的是一種長期主義。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一批的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在40多年的創業之路上,受惠于改革開放的力量,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伴而行,也愿以其所得反哺社會。
1993年,劉永好等一批民營企業家成功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他在大會發言,題目就叫《私營企業有希望》。同樣是1993年,劉永好在去昆明出差的途中,發現仍有不少孩子沿著鐵路撿煤渣。
“那些小孩大概就是七八歲、十來歲,穿個小褲衩,全身曬得黑黑的,很瘦。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樣子嗎?小時候,我也像他們一樣去掏煤渣,再撿來賣,去改善生活。”他回憶到。
恰在此時,1994年,國家頒布“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劉永好覺得,民營企業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把我們的企業、工廠,搬到老少邊窮地區,去解決當地的就業、創造稅收、生產產品、提升當地人的收益。”
為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劉永好等10名民營企業家向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出《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其中寫道,消滅絕對貧困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彩事業。光彩事業由此起步。
一晃30年過去,我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劉永好等10位民營企業家又發出倡議,號召企業家投身鄉村振興,參與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
回溯過往,劉永好說,1993年時,中國民營企業的營業收入只有三百多億元;而今天,中國民營經濟已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代民營企業的成長進步,靠的是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靠的是中國14億人生產消費需求的提升,靠的是企業家精神。”他說。(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7日 16:01:16
- 2025年01月27日 15:29:20
- 2025年01月27日 11:25:54
- 2025年01月26日 16:00:05
- 2025年01月26日 15:59:10
- 2025年01月26日 10:13:45
- 2025年01月26日 10:11:41
- 2025年01月26日 09:30:32
- 2025年01月26日 09:27:30
- 2025年01月26日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