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戰、人肉、私生、集資……飯圈怪象為何愈演愈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6日電(袁秀月)最近,小學老師、幼兒園老師組織學生錄制視頻為偶像應援的事件接連爆出,網上議論紛紛。目前,涉事老師都已停職或辭退。
不過,關于飯圈文化的討論卻并沒有告一段落。不少網友認為,飯圈文化不該進校園。也有人認為,學生追星可以,但需要老師、家長正確引導。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塔爾薩大學傳播學教授朱莉·詹森就曾在研究中專門探討,粉絲為什么會被定義為“著魔的個體和歇斯底里的人群”。
然而二十多年過去,粉絲的非理性行為有增無減,“頻出怪象”似乎還是很多人對飯圈的第一印象。

飯圈怪現象之一:飯圈罵戰惹爭議
當下,新媒體方便了人們的交流和溝通,但也方便了人們“一言不合就開罵”。
飯圈的罵戰非常頻繁,兩個合作藝人的粉絲、明星夫妻的粉絲、組合成員的粉絲,甚至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藝人的粉絲都會發生罵戰,其由頭也五花八門,如番位、捆綁、蹭熱度、碰瓷等等。如果罵戰愈演愈烈,偶像本人也不得不出來平息。
粉絲罵戰還常常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如明星的“黑稱”、飯圈用語縮寫、侮辱性語言的諧音等。2015年,一場“小學生世紀罵戰”就曾在當時引發熱議。

由此帶來的網絡侵權案件也在增多。據北京互聯網法院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涉明星名譽權案件占全部網絡侵害名譽權糾紛的11.63%,7成被告為30歲以下青少年,最小的19歲。
粉絲罵戰還延伸出不少網絡暴力事件。《魔道祖師》作者曾出面呼吁“遠離網絡暴力”。此外,那英、宋茜、熱依扎等多位明星都曾公開呼吁拒絕網絡暴力。

飯圈怪現象之二:過度應援
應援指粉絲用各種方式為偶像加油助威,為了讓偶像感受到自己的誠意,或更好地宣傳偶像,粉絲們往往非常重視應援。粉絲一擲千金的行為比比皆是,比如在紐約時代廣場、飛機、游輪、上海外灘投放偶像廣告,應援衛星,購買奢侈品禮物等等。
有的應援可能是某個粉絲自掏腰包,但更常見的是粉絲集資,每個人出幾十塊到上千塊不等,積少成多。組織集資的粉絲站子會公布資金流向,但也會出現攜款跑路的情況。

前幾年就有媒體報道,某偶像選秀節目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但事后卻出現“粉頭卷款跑路喜提海景房”的消息。
粉絲經濟是門好生意,應援文化所帶來的經濟效應非常驚人,但其對青少年的消費觀影響也不小。去年,就有粉絲為送喜歡的偶像出道,不惜借花唄、網貸為偶像投票。

飯圈怪現象之三:私生飯困擾
私生飯即粉絲群體中最瘋狂的一類人,與普通粉絲不同,他們往往會出現在偶像的現實生活中,通過跟蹤、偷窺、安裝追蹤器、安裝攝像頭等方式騷擾喜歡的藝人,他們也往往被大部分粉絲所抵制。
韓國組合H.O.T成員安勝浩就曾在節目中講述,某段時間他經常感覺被“鬼壓床”,夢里經常有一個長頭發的女子。直到廚房水槽傳來了不屬于他的手機鈴聲,他才發現,原來那個“女鬼”是一個私生飯,知道他家密碼后就一直進進出出。

最近,王一博還發微博,稱自己半夜被陌生人敲酒店門,車上被裝跟蹤器,到哪里都有人跟著。5月10日,王俊凱工作室也發文,抵制跟車、追車、跟機等行為。

飯圈怪現象之四:代拍亂象
除此之外,黃牛泛濫,明星隱私也頻頻被泄露。在網上,兜售明星航班信息的賣家隨處可見。如果粉絲想長期追星,還可以買到明星的身份證、護照信息、甚至辦理刷關(即先買全價機票、過安檢候機之后再退票),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明星代拍業務也逐漸形成一條產業鏈,從事代拍業務的人不少,在網上搜索“代拍”發現,像青島的機場、北京的機場、上海的機場等都有專門代拍的人。代拍一般需要提供拍攝時間、拍攝地點、拍攝對象等,有的為防止跑路要交少量定金,收費則要根據現場情況、拍的質量和張數決定。

不過,代拍者并不像粉絲一樣愛護偶像,他們不僅對明星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擾,還可能影響公共秩序。去年就有代拍違規進入機場檢票口,導致某明星乘坐航班延誤,最后該明星工作室發文致歉。近日,楊冪在劇組還被代拍惡意拍攝,劇組正常拍攝也遭到干擾,導致劇組不得不發文呼吁理智追星。

飯圈怪象為何愈演愈烈?
其實,粉絲的歷史并不短,但真正作為一種現象被關注,還是起因于大眾媒介和商業文化的興起,尤其大眾媒介,可以說是粉絲產生的溫床。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粉絲組成了飯圈。飯圈內部各有分工,其執行力和紀律性也較強。這幾年,飯圈文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不過,由于飯圈圍繞偶像形成,很多事情的出發點和衡量標準都以偶像為中心。有時,粉絲很容易丟失判斷力,變成“烏合之眾”。而在商業的助推下,粉絲也很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的漩渦。有的粉絲還將自我的想法強加在偶像身上,由此產生極端行為。
在今天,外界對粉絲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然而,飯圈的一些怪象、亂象卻不可助長。青少年是飯圈的一大主力,需要正面的引導。錢花了可以再賺,但人生觀、價值觀受到的影響卻難以磨滅。
就像有粉絲所說,追星最大的意義,不在于每天做數據、刷銷量、買代言,而是和偶像一起成長。追星,追的除了這個人,還有其所代表的美好和正能量。只追“星”的人,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