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充分授權,靠著上海籍總經理對于大陸本土市場的熟悉,才能以每幾天開一家店的速度大肆擴張。幾家臺灣知名的糕點品牌,幾年前還與克里斯廷旗鼓相當,現在已被遠遠拋在后頭。
羅田安歸納,主因是其它臺商的“分公司”心態,已經不適合今日的大陸市場。
“為什么這么多臺灣人失敗,因為他們都靠臺灣經驗,我臺灣可以,為何這里不可以?”他說。
誕生在新加坡的面包新語,一開始的品牌定位就是專攻亞洲大都會的年輕新貴,這是品味最全球化的一群人。
這是一般臺商難以領會的品牌操作,因此面包新語三年前進軍上海時,所有臺商都認為面包市場已過度競爭,告訴面包新語的臺灣籍總裁陳國華,“你們太晚進來了!”
但面包新語靠著截然不同的市場操作,投資同業四倍以上的成本,對每家店精雕細琢,反而吸引到過去不會走進傳統面包店的年輕族群。而各店營收也比競爭者多出四倍以上。“我們把市場做大了,”陳國華得意地說。
在今日群雄并起的大陸市場,臺灣式傳統經營已難奏效。要就以國際級的品牌營銷,才能贏得年輕新貴青睞,不然就得重用本土團隊,搶占最大市場份額。
這一場上海的面包戰爭,對于眾多在大陸餐飲市場陷入瓶頸的臺商,是場示范,也是記警鐘。(陳良榕)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