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鄭州市民主路拆遷改造工程中,有5戶居民房被政府強行拆除。作為鄭州市今年第一次強拆,也是《物權法》實施后的首次強拆,這種行為是否符合《物權法》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昨日上午7時40分,北京華聯西側,自由路以南、民主路以西的大片瓦礫中間,幾棟破舊的小樓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兒,保安已在瓦礫四周拉起了警戒線,來自二七區政府、鄭州市執法局、鄭州市拆遷辦等單位的百余名執法人員開始對5戶住宅房實施強拆。
8時許,在兩間小平房前,執法人員先向屋內人員做思想工作,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強行將該住戶搬離,鏟車開始拆除小樓。半小時后,5戶民房被強制拆除。
補償標準
5戶居民之所以不愿意離開,是不是因為政府補償標準太低呢?據了解,去年年底公布的民主路拆遷補償安置標準為:成套多層住宅房貨幣補償協商價為2310元/平方米;小高層住宅房貨幣補償協商價為2460元/平方米;非成套住宅房貨幣補償協商價為2160元/平方米;非住宅商業房協商價一層為8000元/平方米;二層為4000元/平方米;辦公房為3000元/平方米;倉庫為2500元/平方米,協商不成的,貨幣補償金額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但是這些補償標準都遠遠低于目前的市場價,為什么?據拆遷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補償標準都是邀請專業評估機構來評估制定的,加上折舊,這個補償標準對于這里的老房子來說并不低。另外民主路拆遷中的部分群眾將回遷到原來的黃金地段,其他也都異地安置到位于長江路以北、鄭密路以西的珠江榮域小區,長江路以北200米、石柱路以西的美好佳苑小區和航海路與城東路交叉口的康居東瑞佳苑小區。拆遷戶購買這些新房的均價僅為每平方米約1800元,如果按照市場價肯定是買不到的。
強拆理由
據了解,民主路拆遷項目是鄭州市舊城改造項目,去年11月20日啟動,拆遷改造的范圍主要是銘功路以東、民主路以西、太康路以南、解放路以北的區域,占地約180畝,涉及1716戶拆遷單位和居民,其中自由路以南20畝區域將建設回遷安置房,自由路以北約69畝區域將建設商業用房。
據鄭州市地產集團拆遷處處長牛曉亮介紹,民主路拆遷之初得到了多數住戶的支持,到2007年2月底,已經完成拆遷總量的93%,當時自由路以南區域僅剩14戶沒有簽協議,自由路以北有106戶沒有簽訂協議。根據“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居民搬入新家前政府要支付過渡費,僅過渡費一項政府每月就需支付約90萬元,另外
政府還承諾回遷居民在外租房過渡期限為30個月,每超期1個月,政府將雙倍補償拆遷戶。而高層建筑的時間一般需要兩年半時間,因此如果再不拆遷,政府將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廣大回遷居民也將在外延長租房期限,為了早日讓回遷居民“安家”,政府啟動了強拆。
據介紹,這次強拆已經走過了法定程序,拆遷方——鄭州市地產集團已經在今年5月向鄭州市拆遷辦提出了裁決申請,希望通過調解達成協議,盡快開始回遷安置房建設,鄭州市拆遷辦在今年7月下達了(2007)鄭拆裁字第014號“行政裁決書”,對拆遷方和被拆遷人進行調解和裁決,但是14戶中仍有5戶提出的補償安置要求過高,無法達成補償協議。
緊接著鄭州市拆遷辦又依法向鄭州市政府提出強制拆遷申請,市政府在今年8月30日下達了鄭政強拆【2007】1號“責令強制拆遷決定書”,責令鄭州市拆遷辦、二七區政府、鄭州市公安局、鄭州市執法局依法對這5個住戶實施強制拆遷。
專家觀點
河南仟問律師事務所呂學峰律師分析,根據《河南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拆遷實行拆遷許可證制度,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不得拆遷。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房屋面積和安置地點等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若達不成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被拆遷人未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同時《物權法》也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但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這就意味著,只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就可以行使強制拆遷權,那么究竟什么屬于公共利益呢?呂律師說,《物權法》對公共利益沒有一個具體界定,還有待法律法規做進一步詳細規定。
“一些拆遷戶本以為《物權法》實施后,自己能夠分得更多利益,但事與愿違。”鄭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制工作者說,這些群眾沒有正確理解《物權法》,因為物權法只是明確了物權,但是依照規定,只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都可以拆遷,因此物權法的出臺,對政府拆遷而言可能沒有實質性改變。
拆遷緣起
這次拆遷是否屬于公共利益呢?有關方面說,從中原路向二七塔方向行駛,堵車是一大“頑疾”,高峰期堵車可達20分鐘,民主路拆遷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交通瓶頸。
據介紹,由于民主路拆遷是配合解放路立交橋建設的重要工程,而包括這5戶在內的這些拆遷戶正巧分布在即將開建的解放路立交橋下,影響了立交橋建設。該立交將來橫跨河醫立交,連接解放路、民主路,立交橋建成后,市民從西郊來這里可通過建設路、中原路、解放路三條道路通達,而且立交橋還將配建地鐵,極大地緩解二七商圈的交通壓力。
另外,自由路以北區域將用于商業開發,為了和緊鄰的北京華聯等商場錯位經營,二七區政府已經和香港嘉里集團達成初步協議,準備在這里建設五星級香格里拉大酒店,加上正在建設中的沃爾瑪,將為“二七商圈”增添燦爛的一筆。改造后民主路將成為集商業、餐飲、娛樂、休閑、居住為一體的商貿、住宅區。
政府說法
鄭州市地產集團拆遷處處長牛曉亮認為,雖然目前很難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圍,但是只要涉及行政拆遷,就涉及公共利益,這次強拆就是為了其他回遷戶的切身利益,因此與《物權法》并不沖突。另外民主路地區的拆遷工作是在《物權法》頒布之前領的拆遷許可證,項目也是在《物權法》實施前開工的,因此還應該適用于過去的《拆遷條例》。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秦曉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拆遷補償涉及1700多戶居民的利益,不可能因為哪一家要求過高而提高標準,無論是否強拆,拆遷后補償標準都完全一樣,政府只有一碗水端平,才不會影響到其他拆遷戶的利益。
群眾反映
昨日圍觀的部分拆遷戶反映,如果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拆遷,大家都可以理解,但目前鄭州市城市拆遷在公正透明方面做得還有欠缺,雖然目前政府制定補償標準后通過媒體對外公布,是一種公開的方式,但是前期補償標準群眾并不十分清楚,雖然補償標準邀請了專業評估機構來評估,但是評估標準如何制定出來的,應該請群眾代表去聽證。如果是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
相關鏈接
據法律專家介紹,隨著城市舊城改造和都市村莊拆遷力度加大,很多群眾都可能遇到拆遷矛盾,遇到執法不滿,可以采取“民告官”行政復議和“打官司”行政訴訟兩種方式維權。
第一種就是行政復議,政府下達了《責令強制拆遷決定書》,規定不服決定,可以在收到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向上一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因為《行政復議法》規定,如果對地方政府的行政行為不服的,群眾只能向上一級地方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但是如果只是對執法部門或者拆遷辦作出的決定不滿,可以直接到政府法制局申請行政復議,因為《行政復議法》規定,如果群眾對縣級以上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行為不服的,既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選擇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復議。
法律專家介紹,申請行政復議的法定期限是60天:申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之日起,60天之內要申請行政復議,超期就無效了,但是如果群眾的確不知道決定書早已下達,也可以行政復議,但是必須拿出證據證明自己不知情,如果拆遷者拿出了群眾知情的證據,群眾的復議請求將被駁回。
第二種渠道是“打官司”,這次政府下達的《責令強制拆遷決定書》中就明確規定,“群眾不服決定,也可以在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行政復議和訴訟不能同時進行,可以先復議后訴訟,也可以直接訴訟。 (記者 尚若云 通訊員 趙佳佳 許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