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穩”的怒江大峽谷移民生活
中新社云南怒江3月29日電 題:“站穩”的怒江大峽谷移民生活
中新社記者 繆超
南北走向的怒江大峽谷,位于中國西南邊陲,長度達300多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是橫斷山脈褶皺中最為深邃的一條,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峽谷之一。
28日夜,中新社記者行進在懸掛于怒江大峽谷山腰間的公路,腳下怒江咆哮,兩岸可見泥石流沖刷森林留下的道道白痕。
“峽谷地質災害頻發,極易發生塌方、泥石流?!碑數剌o警張南生提醒。他年近50歲,出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亞碧羅村。這是一個處在怒江大峽谷最窄處、背靠陡峭山坡的傈僳族村莊。

1979年,張南生4歲那年夏天,陰雨連綿月余,他父親發現村莊旁的小溪泥沙俱下、山體裂縫擴大。預感到災難將至,父親帶著全家,卷起破舊被褥,牽著一頭半大山豬,和十多戶鄰居轉移到一處安全的山坡露宿。
兩天后,泥石流如同咆哮的洪水,席卷而來,張南生家的茅草房被沖入怒江。
張南生的童年,在溜索上度過。每天上學,他都要借助溜索橫跨怒江。怒江峽谷里的孩子,讀書讀不下去,只能去“壁耕”。小學畢業,張南生跟隨父母,在最大坡度52°的山地上耕作,腳底稍微不穩就會滾下去。地里只長玉米、土豆,僅夠一家人糊口和喂養幾頭山豬,貧困像日出日落一樣恒定。
二十年前,張南生的兒子出生。妻子難產導致兒子智力障礙,視覺和聽覺也有損傷?!澳鞘莻€出不去的村子,孩子只能在村里自然生產,福禍由天。”
怒江之貧,貧在“地勢”。怒江州山高谷深、狹窄陡峻,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州僅有2%面積是平地。當地人形容,“看天一條縫、看地一道溝,出門靠溜索、種地像攀巖”。
前些年的脫貧攻堅,怒江州拿出距離城鎮較近的平緩地塊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讓“掛”在怒江峽谷陡坡之上生活的民眾,搬離大山進城入鎮,挪窮窩、斷窮根。
2019年,張南生一家與散布怒江峽谷中“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至距離瀘水市主城區9.7公里的和諧社區。他一家四口人,搬進80平方米的公寓新房,政府配齊電視、床、沙發、電熱水器、油煙機等家具,“我們拎包入住”。
如今,和諧社區有易地搬遷安置房37棟,住有2522戶10586人,社區內建有衛生室、產業孵化基地、養老服務中心,配套幼兒園、小學和圖書館。
在當地政府引導幫助下,搬遷民眾陸續就業。張南生成為輔警,每月薪資2900元(人民幣,下同);妻子在瀘水市餐廳打工,每月薪資約2000元;兒子定期領取殘疾補貼金。
“我小女兒在離家500米的小學讀書,怒江州中醫醫院離家1000米?!睆埬仙f,如今上學、看病不再愁。
站在、走在、住在新家園五年后,張南生的身體不再如弓、腳底不再搖晃、內心不再擔驚受怕。(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47:56
- 2025年04月12日 20:41:50
- 2025年04月12日 19:38:18
- 2025年04月12日 18:23:27
- 2025年04月12日 16: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