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吃飽、機器人“大廚”上崗……杭州社區食堂實現“老少同樂”
視頻:杭州:近700家社區食堂完成“全齡友好”轉型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3月24日電(王逸飛 鮑夢妮)去年2月,杭州市民政局聯合多部門出臺文件,鼓勵有條件的老年食堂升級迭代,在優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全體市民開放。記者從杭州市民政局獲悉,截至2024年底,該市868家城市社區老年食堂中,已有80%轉型升級為社區食堂,成為“老少同樂”的用餐場地。
工作日中午飯點,“90后”小伙黃德輝僅步行幾分鐘,就來到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勞動路社區鄰里食堂,花上9.9元即可享受一份“青年專屬”套餐。“兩葷一素,味道又好。以前在外邊餐館吃一頓飯基本要二三十元。”
2023年10月,該食堂完成改造提升,除轄區原有老年人外,周邊企事業單位工作者、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等也成為主要用餐群體。

清波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戴奕介紹,改造提升后的食堂特意在時間和菜品上作出調整,兼顧老少需求。例如在錯峰用餐和菜品口味方面,10:30之后的第一波菜品以老年人口味為主,11:30之后年輕人陸續用餐,第二波菜品更偏向年輕人喜好。
“雖然食堂進行了改造提升,但對老年人的基礎保障沒有變化。我們仍然為老年人提供5折、7折和9折的分年齡段折扣。”戴奕說。
年過七旬的居民郭玉珍見證了食堂變熱鬧的過程。在她看來,一方面,菜品種類更多樣,豐富了大家的選擇;另一方面,社區食堂這一公共空間促進了老年人與年輕人交流。“我常帶著老姐妹一起來吃飯,大家有想吃的菜,還可以反饋給食堂。”
據了解,為提供“全齡友好”服務,杭州多家社區食堂都進行了多種途徑的探索。該市上城區凱旋街道“小巢里”社區食堂中、晚餐提供自助式快餐,夜宵時間上新燒烤、小龍蝦等菜品,并將打烊時間延遲到凌晨2時;西湖區邀請10余家知名餐飲企業開展“名廚進食堂”活動,并與“餓了么”合作,試點開展“助老社區俠”行動,助力社區食堂上線外賣平臺……
杭州的社區食堂也在變得更加智慧。
走進拱墅區長慶街道王馬大運河社區食堂,兩臺炒菜機器人正“火力全開”。工作人員只需按照設定程序倒入雞丁、青紅椒等食材,就可完全“放手”,等待爆炒雞丁出鍋。
“我們引入炒菜機器人,主要是考慮到相較于人工炒菜,它在整個翻炒過程油煙少、噪音小、沒有明火,口味、口感能夠保持統一,節省下來的人力成本可以讓利給顧客。”王馬大運河社區食堂負責人王容卿表示,食堂一改傳統按份售賣的模式,統一稱重計價。“老年人胃口小,以往拿不了幾份菜就吃飽了。改成稱重售賣后,他們可以少量、多類的挑選菜品,又能減少浪費。”
杭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還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歸集民政、公安、市場監管、衛健等多部門數據,打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生成健康畫像,智能推薦菜品、提示禁忌飲食,提升助餐服務質量。如西湖區翠苑一區社區食堂將老人健康檔案與食堂數據打通,精準推送飲食和菜品建議。
此外,杭州還鼓勵盤活社區配套用房、國有和企事業單位閑置房產、社區周邊高校等資源,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以合作共建、連鎖發展等方式參與社區食堂建設和運營,無償或低價用于社區食堂建設。
從“吃飯事大”到日益智能,社區食堂除了人間煙火,愈發集聚生活氣、人情味。通過把老年食堂改革升級為社區食堂,杭州正將共同富裕體現于“一餐一飯”中。(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7:10:56
- 2025年04月05日 16:58:43
- 2025年04月05日 15:26:13
- 2025年04月05日 15:04:10
- 2025年04月05日 1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