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東鄉刺繡邁向時尚T臺 歸真蝶變文化IP
中新社蘭州4月5日電 題:東鄉刺繡邁向時尚T臺 歸真蝶變文化IP
中新社記者 閆姣
褪去“土味”的東鄉族刺繡,從黃土高原邁向時尚T臺,刺繡產品也蝶變為龐大的文化IP,由小眾民族家用品變為年輕人眼中的潮流單品。

東鄉族自治縣位于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該縣的刺繡文化影響滋潤著每一位東鄉族女性。她們祖輩傳承刺繡手藝,女孩出嫁的嫁妝也由女孩及她們的女性親眷親手繡制。
“從前的繡品有鞋墊、床幃、枕巾,圖案是生活中常見的桃杏鬧春、鴛鴦戲水、蜂飛蝶舞,刺繡人數龐大。現在她們用刺繡點綴書簽、領帶、披肩、時尚女裝,思想更開放,想象力更豐富。”東鄉刺繡致富帶頭人馬簫簫5日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刺繡和當地女性攜手成長的故事。
馬簫簫介紹說,東鄉刺繡從沉寂鄉村,到創建企業發展為刺繡文化產業,再到被評為甘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獲批建設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之后,在各級政府及政策扶持下,邁向時尚T臺;當地成立東鄉刺繡協會,打造東鄉刺繡樞紐基地,塑造“女匠十三秀”品牌,“云”建立原創圖案數據庫……發展勢如破竹。

“先后10余位設計師為‘天才媽媽 x東鄉繡娘’提供創意支持,研發創新刺繡產品設計總計70多款,讓東鄉刺繡脫下‘土氣’,塵盡光生。”馬簫簫稱,通過這幾年的資源整合,“東鄉繡娘”勞務品牌已獲得了市場的一定知名度,趁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迅速打開市場入口,不久后將出口東南亞市場。
“手工作品返璞歸真是趨勢。”從業多年的馬簫簫快速捕捉到行業變化,并鼓勵支持繡娘大膽創作,在繡品中釋放民族魅力。

日前記者走訪社區刺繡樞紐時看到,婦女們端坐在繡架前,目光凝視眼前的繡品,手指輕捻繡花針,在繡樣上快速來回穿梭。
“90后”東鄉族繡娘鄭麥麥“升職記”成為當地典型。她從農村婦女到社區刺繡樞紐主管,從月薪1000元(人民幣,下同)漲到5000元,兼顧家庭與事業,“刺繡改變了我的命運,挽救了我的家庭”。
“自2021年至今,刺繡培訓班培訓4500余名繡娘;幫助1000余名婦女居家就業增收,通過直播義賣、采購幫銷近24萬件刺繡產品。”東鄉族自治縣婦聯副主席喜娟介紹說,通過培訓,該縣邀請多名刺繡教師進行培訓和規劃,使東鄉繡娘技能、刺繡人才儲備、刺繡產品創新賦能都得到全面提升。(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13:27:55
- 2025年04月12日 10:34:22
- 2025年04月11日 19:42:41
- 2025年04月11日 16:22:13
- 2025年04月11日 13: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