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首個異種器官移植產業化平臺
中新社成都3月8日電 題:探訪中國首個異種器官移植產業化平臺
作者 王利文
近日,位于四川內江的中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DPF(無指定病原體環境飼養)醫用供體豬培育中心內,一批基因編輯供體豬正接受著接近無菌的嚴苛飼養流程:通過剖腹產無菌環境接生、空氣與水源多重過濾、病原微生物實時監測等,最大限度規避跨物種感染風險。
國際異種移植學會前主席里奧·漢斯·布勒(Leo Hans Bühler)評價道:“這一突破為人類器官替代治療打開了全新可能。”

今年1月,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奧格”)參與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編輯豬肝完全替代人體肝臟手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領銜的西京醫院團隊,將中科奧格培育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原位植入腦死亡受試者體內,術中移植肝臟血流灌注良好,膽汁持續分泌,術后生命體征及肝功能指標平穩。這為解決全球器官短缺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DPF基地,供體豬的“誕生密碼”被解開:技術人員從豬耳提取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構建胚胎,再植入代孕母豬體內。“我們敲除了引發人體排斥反應的三種豬抗原基因,同時轉入人補體調節蛋白和凝血調節蛋白基因。”深耕該領域二十余年,中科奧格創始人潘登科領導團隊通過基因編輯、克隆技術與DPF豬培育三重攻關,成功培育出遺傳穩定的器官供體豬。

“我們每周監測環境病原微生物,確保供體豬生物安全性。”“全副武裝”的潘登科輕撫隔離器內的巴馬小型豬介紹道。目前,中科奧格已建成中國首個異種器官移植產業化平臺,基因編輯器官供體豬已實現規模化繁育,可滿足全國醫院開展異種肝臟、腎臟、皮膚等組織器官移植研究。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200萬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潘登科表示,中國異種移植起步較晚,早期落后國際5至10年,但通過近年持續攻關,現已實現從基因編輯供體豬研發到臨床研究的全鏈條突破。目前,中科奧格已與西京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完成8例基因編輯豬器官人體移植研究,數量居全球前三。
這一突破亦引發國際學界高度關注。里奧評價,中國在基因編輯豬培育和臨床轉化上的進展“與全球頂尖水平同步”。包括他在內的多位海外專家作為中科奧格科學委員會成員,將推動中國異種移植臨床應用和國際合作。
站在DPF基地的觀測走廊,里奧望向成排的基因編輯豬飼養隔離器說:“這些基因編輯豬承載著百萬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希望。”(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7:10:56
- 2025年04月05日 16:58:43
- 2025年04月05日 15:26:13
- 2025年04月05日 15:04:10
- 2025年04月05日 1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