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11年!“80后”守藝人60000片樹葉雕眾生
中新網鄭州7月27日電 題:癡迷11年!“80后”守藝人60000片樹葉雕眾生
作者 闞力
“采摘撿集回來200片樹葉,可能只有4、5片能進行雕刻!”談話間,李昊并未停下手中的刻筆,小小一片樹葉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即將完成。
在豫南信陽市平橋區小橋胡同的一處院落里,李昊創作的各式各樣的葉雕作品在這里展示,格外引人注目。這些工藝細膩的葉雕與蓄著胡須的硬漢形象的李昊,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信陽市非遺傳承人,如今他已經撿集了逾60000片樹葉,完成包括人物肖像、紀實場景等數百幅葉雕。
“晉祠是葉雕的起源地。”李昊與葉雕結緣在11年前。一次機緣,李昊在山西晉祠接觸到葉雕,隨后開始收集各種書籍資料,摸索葉雕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定美術功底的李昊,深知樹葉對做好葉雕作品的重要性,“我用了三年時間在家里研究煮樹葉。”
經過反復試驗,李昊基本掌握所有適于雕刻的樹葉的煮葉技法。他告訴記者,原來接觸的大部分傳統雕刻技藝,只能在梧桐葉上創作,“我加以創新后,拓寬了創作載體,可以在梧桐葉、玉蘭葉、桂花葉以及楓葉等更多樹葉上創作。”
選葉、蒸煮、過水、捶壓……經過復雜的工序后,再運用繪畫、雕刻等工藝,最終創作出薄如蟬翼的葉雕作品。
“葉黃而不脆,筋絡彎曲而不斷。”說話間,李昊拿起一片葉雕作品在手中揉捏,伸展開后葉雕依然完好無損。
在雕刻技藝上,李昊并不拘泥于傳統技法。他告訴記者,傳統技法是先制出要雕刻內容的模板,再將樹葉貼于模板上,放于水中雕刻。
而李昊為了追求美感,讓作品更有立體感,并不使用模板雕刻,而是直接用毛刷和雕刻筆在樹葉上創作。如此一來,雕刻的難度之大,返工率之高可想而知。
藝術的極致,是李昊的追求。一直以來,葉雕多以單片作品呈現。李昊拓寬思路,以“十八羅漢”為藍本,分別將每個羅漢的形象雕刻在樹葉上,組成一幅近9米的長卷。
在日常生活中,李昊還喜好采風攝影,隨手拍下的照片就是他葉雕創作的藍本。除此之外,他的創作靈感還來自一些傳統建筑,以及信陽當地的景點、古跡。
李昊所在的小橋胡同亦是他創作的富礦。近幾年,經過提升改造,這里形成濃厚的胡同文化。當地政府通過發掘培養經營業態的潛質,吸引了一大批像李昊一樣的傳統守藝人,落腳胡同。
在這里,燒陶、棕編、根雕、巖畫等藝術大師都有自己的院落,每一處院落就是一個藝術工作室,聊一聊傳統與新潮的碰撞,是他們的茶余生活。
行至胡同,五步一景,十步一畫。古色古香的幽靜院落,流水人家的小微景觀,來來往往的胡同煙火,都在李昊的雕刻筆下,活靈活現。(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8日 20:45:31
- 2024年12月28日 20:17:51
- 2024年12月28日 19:32:28
- 2024年12月28日 17:18:40
- 2024年12月28日 16:11:04
- 2024年12月28日 15:09:06
- 2024年12月28日 15:07:36
- 2024年12月28日 14:52:59
- 2024年12月28日 10:53:09
- 2024年12月27日 18: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