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上海援青醫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覺和高原貼得這么近”
中新網西寧7月13日電 題:上海援青醫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覺和高原貼得這么近”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用整整40瓶鹽水清洗腹腔、醫教研造福一方、打造一支技術精良外科團隊……7月,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將結束援青生活。日前,多位上海援青干部人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看他們如何在高原接受挑戰、磨礪,看如何付出汗水、智慧。
“我的心第一次感覺和高原貼得這么近”
做出更大貢獻——作為一名上海援青外科醫生,張成剛一直在思考和實踐。在受援地青海省中醫院,他說,“我的心也第一次感覺與高原貼得這么近。”
令張成剛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彼時,救治一位結腸穿孔的病人,開腹立馬一陣陣臭味彌漫開來——探查盆腔,發現盆腔充滿了成塊成條的糞便,惡臭撲面,所有人都被熏得頭昏腦脹。
待張成剛用手一把一把向外清理塊狀糞便時,在場所有人都難受反胃,巡回護士忍不住跑出去大口嘔吐。待清理干凈后發現是乙狀結腸下段晚期腫瘤,將腸管完全堵塞,腫瘤上方的腸管擴張,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后造成穿孔,大便就是從這個穿孔處流滿了患者腹腔。
張成剛及時控制了糞汁外漏,為患者切除了腫瘤和穿孔部位,并實施了淋巴結清掃,完成乙狀結腸癌根治術。為了預防術后腹腔感染,他反復沖洗腹腔,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隨著沖洗的水逐漸變清,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得越來越好。
至此,他才發現已經用了整整40瓶的500ml鹽水。
手術結束,已經是次日凌晨1時,在這個“動一動就會喘”的高原,加上精神和體力的極度消耗,張成剛早已筋疲力盡。
第二天早晨七點,他又早早起來去看昨晚搶救的病人,“這種嚴重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后續的救治,不容有失。我給床位醫生詳細講解一項項救治要點和救治措施。最終,這位腸癌穿孔伴感染性休克的75歲老人康復出院,我們打贏了這場艱難的生命阻擊戰。”
行動:醫教研造福一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醫者張紅智有點“小擔心”,援青,怕融入不了青海的工作環境中,但沒想到熱情、尊重“包裹”著張紅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西寧一位八旬高齡的李姓老太太,突發言語含糊伴右側肢體活動不利,跌倒在地后,被送到青海省中醫院急診。
醫院急診完成頭顱CT提示未見顱內出血病灶。之后,請腦病科會診。張紅智放下手頭工作,奔赴急診,詳細詢問病史后,經查體,結合影像學報告,初步考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又稱急性腦梗死,“如果救治不及時,她的余生就可能躺在床上。”
在張紅智眼里,“黃金4.5小時內,靜脈溶栓是急性腦梗死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幸運的是尚在4.5小時內,可以采取靜脈溶栓治療。”
張紅智緊急指導護士采血送檢,聯系檢驗科綠色通道加快出化驗報告,評估禁忌癥,充分告知家屬靜脈溶栓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風險。
患者成功在4.5小時內使用靜脈溶栓藥物及時開通血流——患者言語功能恢復,右側肢體肌力恢復如常,患者及家屬深表感謝。
“腦卒中是一種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的疾病。我們一般認為,在黃金時間窗內及時有效開通血管,實現血流再通,是急性腦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通過這件事,我發現青海的同事對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和技術急需更新,救治流程也需完善。”張紅智說。
為此,張紅智邀請醫院醫務處、門急診辦公室、急診科、腦病科、放射科、檢驗科、護理部等相關部門,召開卒中救治協調會,進一步優化了卒中救治流程。
打造一支技術精良外科團隊
“小時候讀書,看到曾經國弱民衰,很多前輩通過學醫來治病救人。但面對烽火歲月,紛紛棄醫從戎、棄醫從文。”朱曉明談及兒時的理想,“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像戰爭年代保家衛國的成就感能那么強烈。但從醫治病救人,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胃腸外科專家朱曉明,2021年2月,成為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中的一員。千方百計打造一支技術精良且帶不走的外科團隊——朱曉明已篤定自己的援青方向。
“因為多種因素,青海的很多病患直到有明顯癥狀或癥狀加重才會到醫院看病。”朱曉明表示,這不像上海,講究早治療或治未病。
62歲的馬明(化名)總感覺下腹部隱隱作痛,還伴有不明原因的大便帶血,腸鏡及病理顯示“直腸癌”。遂來到青海省中醫院求診。
朱曉明接診后得知,馬明是一名發生率僅有百萬分之一的罕見“鏡像人”——體內臟器相較于正常人,全部左右反位,心臟在右側胸腔,肝臟則位于左側腹腔。
為他做手術就像是對鏡像里的人進行操作,需要醫生利用逆向思維,就像“開倒車”一樣將每個步驟進行180度反向,這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和風險。
“雖然手術難度較大,但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為患者解除病痛!”馬明入院后,朱曉明帶領團隊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評估,排除手術禁忌癥后,由他親自主刀,為馬明行全麻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手術采用常規“五洞法”,但朱曉明卻反向站位,利用超聲刀細致地分離組織,逐步解剖。
經過團體默契配合,歷時三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馬明的腫瘤被完整切除并完成淋巴結清掃。
“我還以為像我這樣的特殊人群,已經無藥可治了,感謝醫生用精湛的醫術讓我重獲新生!”出院前馬明及其家屬對上海援青干部、青海省中醫院外一科表達了謝意。
對于一項新技術,朱曉明總是手把手帶年輕醫生,培養他們的信心,直至能獨立完成。這在朱曉明看來,“這個過程意義很大,不僅讓一項新技術在科室從開展到成熟,而且也能幫助醫生獨立自主開展手術。”
淳樸的民風,讓朱曉明感到病患對醫生的高度依存性。(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1日 09:59:12
- 2025年01月01日 09:18:47
- 2024年12月31日 15:21:19
- 2024年12月31日 12:02:03
- 2024年12月31日 10:51:28
- 2024年12月31日 10:49:54
- 2024年12月31日 10:29:21
- 2024年12月31日 10:18:40
- 2024年12月31日 10:08:54
- 2024年12月31日 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