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美國,非晶硅薄膜電池的市場占有率正不斷提升,而多晶硅電池的市場占有率則呈現持續下降態勢。
據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400MW,較2006年的181MW大幅增長了120%;2008年全球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892MW,同比增長123%。
而美國NanoMarkets預測,薄膜太陽能電池2015年的發電量將達到26GW,銷售額將超過200億美元。2015年前太陽能電池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將來自薄膜太陽能電池。
“多晶硅電池發電成本在2美元/度以上的時候,薄膜電池就已經接近1美元/度了。如果進一步開發的話,薄膜電池的節能效果會更好。同時,相比多晶硅來講,薄膜電池的能源回收周期也更短,不到1年就能回收了,此后20年的生命周期都是完全依靠太陽能資源。”石定寰的介紹或許能為如今薄膜電池需求量上升做一個注解。
“我國即將公布的光伏并網標桿電價可能定在1.1元/度左右,未來該價格只可能降低,不可能提高。”彭立斌表示,未來,只有能夠有效控制成本的生產商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而他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火電調峰電價的成本。這樣才有望使太陽能發電與傳統火電同價競爭,并逐步替代火力發電。
“多晶硅只是暫時相對過剩”
事實上,業界對多晶硅產業過剩之說仍有不同看法,石定寰就是其中之一。“我不知道多晶硅產能過剩的支撐數據是什么。事實上,現在多晶硅這個行業仍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垃圾發電。比限制多晶硅產能更重要的,是解決目前行業面臨的高能耗、高污染、技術水平落后、國內市場需求仍然不足等關鍵問題。”
“多晶硅材料在生產流通中的污染是能夠控制的。”石定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現在輸出的是太陽能電池板,其本身的能源消耗是低的,高耗能主要體現在前端生產中所需要的半導體材料上,現在也在逐步降低這方面的成本。目前這個產業都在積極節能降耗,過去每公斤的電耗高達200多度,但是現在先進企業已能做到耗費150度以下,基本達到了國外的先進水平。”
“在生產過程中,多晶硅主要產生的高污染物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出去,危害當然會比較大。但是,目前國內的生產工藝已經完全能夠避免將它排放出來,而可以用在工廠內部循環使用。有些企業還能夠找到下游廠家應用這些四氯化硅。”
“多晶硅產能過剩只是暫時的相對過剩。”石定寰表示,對多晶硅產業數字上的“過剩”應當理性分析。“目前在建的8萬噸產能更多是設計產能,真正達產,需要5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如何盡快啟動龐大的國內光伏市場,將成為多晶硅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 (記者宋雪蓮 實習生姚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