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波恩、天津會議等氣候談判相關場合上,美國也反復要求將發展中經濟體的減排承諾也納入全球協定,并以此作為自己踐諾的先決條件;美國甚至提議應對氣候變化全球談判脫離聯合國框架,轉而在二十國集團(G20)框架下推進。
來自歐盟和美國的觀點,既折射了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立場沖突,也反映了發達經濟體內部因為“討價還價”而留下的裂痕,甚至還凸顯了聯合國氣候談判所面臨的機制性挑戰。
巴西印度觀望
正因為如此,巴西參加坎昆會議代表團成員路易斯·阿爾貝托·菲格雷多26日強調,對于達成一項全球性協議來說目前并不具備條件,甚至比一年前的條件還差,因此很難形成協議。他表示,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了,一些經濟體甚至出現更大的問題,“沒有條件使我們相信在坎昆大會上能夠實現哥本哈根大會未達到的目標”。
印度國會議員、印度能源環境和水利委員會主席蘇拉戌·帕拉胡也在本月中旬表示,不必對坎昆會議抱什么希望,“會議不會形成什么實質性的東西”。
聯合國負責政策規劃的助理秘書長羅伯特·奧爾此前已對坎昆會議成果前景進行了有分別的預測。他表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屆時將敦促各國在氣候變化的各個領域取得全面和平衡的進展,特別是在保護森林、技術轉讓、適應氣候變化、長期融資等各國政府已或接近達成共識的問題上;各方也應繼續努力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在減排、減緩氣候變化、增強責任制和透明度及《京都議定書》的未來等更困難議題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會議前景并無較高期望值的背景下,部分與會經濟體轉而推動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這被廣泛認作是坎昆會議期待成果的主要替代方案之一。目前,《京都議定書》規定了主要發達經濟體截至2012年的減排任務,不過此前單方面撕毀該協議的美國并不在受約束之列。
針對上述提議,日本環境省負責全球環境事務的副大臣南川秀樹27日表示,日本反對延長僅對發達國家有減排要求的《京都議定書》的期限,即使導致自己在聯合國談判中遭到孤立也在所不惜,因為僅僅將《京都議定書》的期限延長“毫無意義,也不恰當”。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