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緣起正在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著重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及國際貿易的發展將更具不確定性,要適應世界經濟的新變化,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十二五”期間就變得更為迫切。可以說,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轉變也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十二五”期間所面臨的最重大的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那么,“十二五”期間如何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本專欄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就此談談他們的看法。
加快轉方式的關鍵是轉變觀念
正在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把中國的發展推向新的階段。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十二五”的核心內容,這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十二五”規劃必將開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里程,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為克服金融危機影響提出“保八”,但“保八”的前提是轉變濟發展方式、基礎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新時期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和要求。十七大將“又快又好增長”改為“又好又快發展”經濟,將經濟由單向追求“增長”轉變為平衡協調“發展”,這既不是一個簡單的語序變化,更不僅僅是詞匯的更換,而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現象,強調發展的質量和協調性。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們不得不加大投入以保證經濟增長,以戰勝危機。于是有人片面地理解“保八”,以為追求GDP高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忽略了“保八”的前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八”的基礎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把GDP的增速當政績,把市場經濟當計劃經濟,以為指標越高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所以,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于轉變觀念。
誠然,沒有生產力的大發展,沒有經濟的快速增長,就沒有現在的繁榮景象。但一味追求經濟的單向增長,過熱地發展,則必然蘊含風險。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中國經濟必須未雨綢繆。目前,中國亟待解決的不是經濟增長問題,而是可持續增長問題。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不出粗放發展的窠臼,必然造成過度消耗資源、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從而引發人與自然、人與人乃至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過度依賴出口、壓低勞動成本,必然引發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以及國際貿易爭端。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要“換擋”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必將調整,形象化的說法就是中國經濟要“換擋”。但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快與慢的問題,核心是“又好又快”。這就要求:必須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科學控制投資增長速度,適當減少對外貿易順差;有效控制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價格、食品價格等過快上漲,尤其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努力做到百姓住有所居;努力擴大消費,調整需求結構,發揮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更大作用,經濟增長由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最大限度發揮消費對促進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作用;更要努力發展低碳經濟,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排放,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發展,制訂和完善節能減耗的技術標準,健全考核指標和考核體系,并千方百計增加碳匯;還要強化自主創新,并借助現代服務業尋求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途徑。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定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意味著發展理念和發展重點的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民富,改善民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定要針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有利條件。這就需要我們克服重經濟建設、輕社會建設,重GDP量的積累、輕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的傳統觀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更加注重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GDP增長與人民群眾的收入和幸福感同步增長,讓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十二五”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繼續擴大就業,降低失業率,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人,特別是農民、農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從各個方面減輕城鄉居民的社會負擔,為擴大居民消費創造條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其重要的關聯詞就是調整經濟結構。但是調整經濟結構絕對不是僅僅針對產業結構,國家還將在“十二五”期間對需求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外貿發展結構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整。這就必須在行政管理、財稅體制、資源要素、收入分配、壟斷行業和金融體制等方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作者系廣東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商學院教授 徐印州)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