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題:誰造“嫦娥”奔廣寒——記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
特約記者 伍軒 王羽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11月7日,衛星經過十多天的飛行,順利到達月球軌道,實現繞月飛行,并于11月26日成功傳回第一批圖像。中國探月工程第一步——“繞”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成為現實,中國航天繼東方紅通訊衛星、神舟飛船后,開啟了深空探測領域的全新篇章!
舉世矚目的探月工程是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等五大系統組成,衛星系統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領軍負責,而具體領導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研制工作的就是葉培建院士。
葉培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嫦娥工程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總設計師。
從銀杏之鄉到航天之路
1945年1月,葉培建出生在泰興胡莊鎮海潮村一個軍人家庭。1946年,蘇中七戰七捷的第一仗——宣堡戰役打響。葉培建的父母隨部隊北撤時,將不足一周歲的他送到毓秀鄉(現根思鄉)李秀河村的外婆家。1951年,葉培建在李秀河村小學開始接受啟蒙教育。一年后,父親抗美援朝回來,葉培建開始跟父親“轉戰四海”。“部隊到哪兒我到哪兒,所以我在南京、杭州、湖州都上過學。”
用葉培建自已的話說,孩提時代的他,跑不快,跳不高,往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強盜”的游戲時,總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不上,只配當小兵。上中學時就大不一樣了,學習成績跑在最前面,他僅用兩年時間就讀完了初中的全部課程,被學校保送到浙江省湖州中學,這是全省、乃至在國內都算一流的中學之一。花甲之年的他曾感慨萬千地說:“湖州中學,是我真正接觸科學的開始。”
在填寫大學志愿時,葉培建想搞飛機專業,因此他填報了北航、南航等大學,然而卻意外地被浙江大學無線電系錄取了,直到“文革”才知道,當年浙江省把省里很多優秀的學生留了下來。1968年,大學畢業的葉培建被分配到當時的航天部529廠(衛星總裝廠)任技術員。這樣的分配令本來就想搞航天航空的葉培建喜出望外,他自己說:“這就叫緣分!”
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考試。因為早年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葉培建一年三考,全部中榜。一考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生,但由于當時航天部不主張本系統人員出系統學習而放棄。二考航天部502所鮑百容先生的研究生,也順利過關。同時,葉培建還考中了出國留學研究生。當時,楊家墀等老前輩考慮到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差距較大,建議他去歐洲學習。于是,1980年7月,葉培建遠赴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理學院微技術研究所留學深造。瑞士的景致很美,但葉培建絲毫不為之分散精力,瑞士一家報紙曾做過葉培建的專訪,報道中說:他從不去酒吧,也不太看電影,他把周末的時間都用在了看書和工作上。葉培建說:“中國從那么多人中選派我出來學習,我們的祖國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應該努力,以后要為國家做些事情。”
當時國外還不承認我國的大學文憑,葉培建用很短的時間就通過了同等資格考試,獲得了博士生資格。1982年《人民日報》在一篇文章中,曾介紹過他是如何通過語言關、資格關的。瑞士國土不大,教育卻很發達,制度嚴格。當時鄰國法國有國家博士、工學博士或科學博士、大學博士幾個學位,而瑞士僅有一項:科學博士。1983年葉培建以一篇論文,獲得了瑞士納沙泰爾大學頒發的等同法國科學博士的證書。但是他不滿足,他要獲得一個瑞士的科學博士。又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終于實現了這個目標。1985年他獲得了納沙泰爾大學信息處理專業的科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手寫中文計算機在線自動識別》。
他出國后有人議論:小葉出身干部家庭,父親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夫人也已出國,他不會回來了。但五年后的1985年8月,他在完成學業后,就回到了祖國的熱土上。“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祖國的面貌”,這話在葉培建心里始終像一團燃燒著的火,他要用自己的才智報效祖國。把所學盡快用到中國的建設事業上。
回國后,他先是在502所工作,參加了“紅外熱軸探測系統”的開發,為鐵路運輸提供現代化的設備,這在當時是一個開創性的科技項目。在這個項目中,他確定了軸承滾動與滑動的模式區別方法,并編制出軟件。當時的條件很差,他和技術人員一起背著儀器乘火車,在晉煤外運的線路上,一站一站地采集數據,修正模型,沒有信息網絡就利用鐵路電話線傳輸數據構成系統。當時同事戲謔的說他是“洋博士背著儀器乘火車”。
艱苦的努力換來豐碩的果實,這個項目給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帶來了長足的發展,成為502所的拳頭產品,創造了可喜的經濟效益,HBDS-1型第二代車輛熱軸探測系統在1989年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9年,他開始輔助中科院院士楊嘉墀和五院原副院長張國富工作,調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為院科技委中最年輕的常委,并任五院計算機技術副總師,后任總師、衛星應用技術負責人。
信息資源和衛星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是世界各國衛星研制者們作為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共同追求,葉培建用自己的實踐不懈地追求著其中的最大值。
“VSAT”是“非常小口徑衛星終端”的英文縮寫,作為深圳證券交易所VSAT系統的首任設計師,葉培建讓VSAT掀開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新篇章。
1992年,深圳證券交易所采納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的“衛星通信雙向網系統”的設計方案,他們聯合作戰,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設計開發出亞洲最大的VSAT系統,先后解決了“最優化的信道分配”、“應用軟件”、“平穩切換”等問題,使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衛星實現廣播和雙向數據傳輸,并能支持3000個雙向小站,使交易過程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即可完成,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在全國第一期VSAT應用班的培訓中,來自全國100多個證券交易中心的負責人對葉培建說:你們讓股民們真正享受到了平等的權利。
深交所曾以年薪40萬元聘請他,卻被他謝絕了。五院的原副院長李祖洪曾說:這個葉總啊,要不是為了衛星上天,早就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了。每當聽到這話,他總是接上一句“我們家三個兄妹中,我雖然收入最低,但學歷最高。”當時,面對月收入兩千多元和年薪四十萬的數字之差,他平靜如水。
十多年來,在他的技術主持下,研究院開發和改進了衛星設計研制的各種軟件,基本建成了衛星與飛船設計的數據庫、應用軟件包,建設了衛星與飛船設計、制造的計算機網絡環境,初步實現了管理信息化、衛星與飛船研制數字化和CAD/CAM一體化,推進了星船研制的進程,提高了衛星和飛船的計算機設計水平。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