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期5個月的治爆緝槍專項行動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貴州、青海等重點地區公安機關打擊非法制販槍支專項行動初戰告捷。
在全國槍患重災區青海化隆、貴州松桃、廣西北海,因貧造槍成了一個共同的原因。“農民白天種地晚上造槍,家家都有造槍作坊”,這些看似有些危言聳聽的話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槍患的現實。
對于槍患,公安部門在打擊防范的同時,也正在反思并試圖建立長效機制予以遏制。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李慎波
重點地區緝槍
2007年5月17日上午,經過兩天半的開庭審理,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對利用鐵路交通工具非法運輸槍支彈藥,在四川、安徽、浙江等地進行非法買賣的4起涉槍案件作出宣判。俄木扎西、邵征南等31名被告人以非法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罪和非法持有槍支罪,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1年至1年不等刑罰。
10天后,5月27日,迄今為止湘潭最大的一起涉槍案一審結束,湖南省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胡鐵鈞等17名涉槍案成員作出一審宣判:胡鐵鈞犯非法制造、買賣槍支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分別對其余16名同案犯判處12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或兩年管制。
這是目前全國正在進行的為期5個月的治爆緝槍專項行動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從今年4月起,公安部在全國重點地區展開治爆緝槍專項行動,對非法制販槍支犯罪突出的貴州、青海、四川、廣西、湖南、重慶、云南、甘肅、廣東、福建等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專項治理。納入此次專項行動的10省(區、市)2006年發生的持槍犯罪案件、非法持有、私藏槍支案件、非法制販槍支案件,分別占全國同類案件總數79.9%、60.9%和59.5%。開展此次專項行動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進一步嚴厲打擊非法制販槍支違法犯罪活動,全力追繳非法槍支彈藥;全面落實對重點地區非法制販槍支違法犯罪活動的防范措施,構筑嚴密防控網絡;推進防范、打擊非法制販槍支違法犯罪工作長效機制建設,從源頭上根除非法制販槍支違法犯罪問題。
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廣泛發動群眾檢舉揭發,提供涉槍違法犯罪活動線索,公安部門將對提供涉槍案件破案線索的舉報有功群眾,及時兌現獎勵。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向《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專項行動是2000年以來的系列專項行動的延續,其主要目的是針對涉槍案件的新特點,使涉爆涉槍問題在重點地區得到有效治理。
2006年的治爆緝槍專項行動時,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徐滬曾在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全國爆炸物品槍支彈藥安全管理的形勢可以用兩句話來描述:總體平穩、逐年下降;局部地區問題嚴重、隱患突出。”與之對比,2007年的專項行動顯示了全國公安機關在治爆緝槍工作方面一個新的傾向:重點地區重點治理。
化隆造槍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黑槍”,在數十萬篇的相關記錄中,你會發現青海化隆、貴州松桃、廣西北海等關鍵詞總會頻頻出現。而事實上這幾個地區的槍患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盡管當地公安機關的打擊堅持不懈,但相應的涉槍案件,甚至是其他地區的涉槍案件經常會與這些重點地區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在全國的槍患重災區中青海省化隆縣的名頭可能是最響的,無論是媒體的相關報道還是公安機關的查案記錄,都支持了這種說法。化隆這個西部小縣在中國甚至成了黑槍的代名詞。化隆槍患最盛時,范圍至少涉及5個鄉鎮、37個村,所制槍支被稱為“化隆造”。
2007年1月8日,青海化隆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非法制造、儲存槍支一案,被告人馬海白、馬乙四么列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和11年。經過當地警方的搜查,僅在地窖里就搜出槍支零部件198件,鉚釘13個及子彈兩發(空殼)和500余件制槍工具。同時,公安人員還從馬海白家的草房、住房等處搜出馬海比布(在逃)代存的各種制槍工具600余件,仿“六四”式手槍一支,槍支零部件235件,子彈兩發,鉚釘3個。
該案件只是化隆涉槍案件中冰山一角。在化隆當地,類似的農民地窖造槍的案件并不新奇。“農民白天種地晚上造槍,家家都有造槍作坊”這些看似有些危言聳聽的話語,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槍患的現實。
化隆,被稱為中國的“黑槍三角區”。農民從外地購得零部件,隱身于地窖之中,以簡易工具組裝槍支。隨著近年來警方的屢屢打擊,這一地下活動已大為收斂,但一條槍支零部件輸入、制槍、販槍的完整鏈條依然存在。緝槍大隊,中國目前僅有兩個縣有此設置,化隆即屬其一。
化隆是個總人口只有24萬的貧困小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在全縣槍患嚴重的德恒隆、沙連堡、群科3個鄉的19個重點村莊,人均不到4分地,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
此地曾有個兵工廠,因此制槍業有“群眾基礎”。在牙曲灘村,幾乎家家都有造槍作坊,造槍甚至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為了掩人耳目,“槍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以山洞、廢棄的房屋作為造槍“工廠”的方式早已被公安機關識破,于是,“槍民”們就和公安機關打起了“地道戰”。在農村,村民家中多有用來儲存蔬菜的地窖,槍民們將制槍的工具搬到地窖中。地窖設在前院與后院的墻角隱蔽處,進退皆方便,有“槍民”的地窖中甚至挖了通往別處的地道。地窖里安了電燈,開關則設在外面,一旦發現可疑的人來“串門”,外面的人只要拉下電燈開關,里面立刻就一片漆黑,停止工作,“槍民”則沿著事先挖好的地道逃之夭夭。2005年9月3日,海東地區公安局群科分局在化隆縣甘都鎮貢什加村搗毀一制槍窩點,警方從地窖中當場繳獲制槍工具378件、槍支零部件83件。
初始,由于附近少數民族打獵需要,所產大部分為獵槍或小口徑手槍,隨后小口徑手槍被加以改造,慢慢開始制造仿五四、仿六四手槍。從前,仿造槍支質量差,外觀粗糙,且大多無法多次擊發,由于技術所限,子彈射程也不遠,射擊精度低。而現在的槍支技術日臻完善,將“化隆造”放到軍用槍支當中,外行很難識別,外觀完全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所采用的零配件從外省一些專門廠家購進,質量越來越精良。2000年9月,青海省公安機關在西寧市汽車六場市場內一輛從蘭州抵達西寧的貨運車上,查獲可以組裝150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的零部件共10箱1103件。這些仿“六四”、“七七”式手槍,外形、射擊精度均與警用槍支相似,且可使用我國正規兵工廠生產的子彈,殺傷力極強。
據媒體報道,因精密度較高,殺傷力較強,“化隆造”在黑市中頗受“追捧”,標價很高,其他地區制的黑槍甚至會假冒“化隆造”。當地的一位公安民警在接受采訪時也對這種現象表示了擔憂:“現在我們的緝槍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犯罪分子反偵查的能力也在增強。而且有時候媒體對這些地區的槍患報道反而成了他們的免費廣告。”
化隆黑槍大多流向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支仿“六四”式手槍成本僅二三百元,就地賣給第一道販子不過幾百元,運到西寧則漲到一千多元,而販運到外省最高可達1.5萬元。過去槍支主要販賣到牧區,供牧人打獵,現在主要販賣到經濟發達地區,流入到黑惡勢力手中,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刑滿釋放人員和社會暴徒則成為涉槍犯罪主體。
據資料顯示,青海省公安機關10年內共抓獲涉槍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繳獲各類槍支及零部件萬余件,制槍工具千余件,發現制槍窩點60多處。2002年破獲的一起槍支配件案,從黃河里撈出槍支配件就有1000余件。根據已經破獲的案件顯示,上個世紀90年代之后,山西、河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新疆、西藏等省區的非法買賣槍支案幾乎都與化隆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因貧造槍
相同的問題在貴州松桃和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同樣存在。
松桃,位于貴州東北邊陲,貴州唯一的單一苗族自治縣,毗鄰湘西和渝東南。由于位于黔、湘、渝三省市的接合部,多山,地形險惡,交通不便,松桃縣是貴州省最窮的地區之一,當地老百姓的年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松桃縣是我國第二大黑槍基地,因為貧窮,該縣為了讓小孩上學而造槍、賣槍掙錢的情況非常普遍,一些人農忙時種田,農閑時造槍。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松桃就因為民間制槍販槍現象猖獗,名聲越來越響,成為全國的三大黑槍基地之一。
有數據顯示:早在1993年,全國開展收繳民間槍支行動,銅仁地區共收繳了兩萬支,而松桃一個縣就收繳7000多支;1998年再次收繳,又收繳了幾千支。此后短短的幾年時間,松桃“槍患”成了一個嚴重社會問題。
“松桃‘槍患’,根源在于貧窮!”這是每一個到過松桃的記者和干部一致的認識。松桃自1956年設縣,經濟一直比較落后。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