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速讀丨中德學者:“一帶一路”可為兩國合作開啟更多機遇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彭大偉 陳雪蓮)“過去50年間,中德兩國都強烈支持多邊主義,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通過合作,兩國可以幫助世界找到和平發展、互利合作的道路。”近日在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欄目中,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李遠如是分析。
“放眼全球,在貿易領域,中德兩國都倡導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同時也大力推行全球各國的多邊合作。”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中德金融經濟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指出,過去50年間,中德兩國關系發展成果頗豐,尤其是在經濟和商業方面。目前,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上千家德國公司在中國運行投產。德國從中國進口貨物,中國向德國學習先進技術。
霍斯特·勒歇爾認為,中國從中德良性關系中受益,尤其是在自由貿易發展方面,中德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發展,也對全球經濟有促進作用。
李遠指出,50年前,中德兩國打破冷戰的鐵幕,克服了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建立了外交關系,這對打造多極化世界秩序至關重要。事實證明,中德關系成果頗豐并會一直給兩國人民帶來福利。“中德雙邊貿易額從1972年的不到3億歐元到2021年超過2300億歐元,中國已經連續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德國已經連續47年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李遠特別提到即將進入第10個年頭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促進中德關系發揮的重要作用。2011年開通的首條中歐國際班列,連接了中國城市重慶和德國城市杜伊斯堡。李遠在杜伊斯堡生活過7年多,并開展了多個研究項目。“我們發現中歐國際班列對當地發展,特別是對經貿發展方面有著積極影響。鐵路還對周邊地區有積極的溢出效應。”
霍斯特·勒歇爾補充指出,杜伊斯堡地處德國西部,是德國的煤炭和鋼鐵工業重鎮,后來由于德國經濟有了結構性變革,不再發展煤炭業和鋼鐵業了,這座城市受到了極大打擊。杜伊斯堡的人們不得不去另尋謀生出路。而德中之間的這種聯系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體現,也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杜伊斯堡復興經濟,“杜伊斯堡現在的發展確實非常好”。
霍斯特·勒歇爾和李遠都相信,“一帶一路”倡議在未來將為擴大歐亞經濟體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和聯動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完)
- 專題:東西問·中外對話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2月02日 14:43:36
- 2025年02月02日 13:57:01
- 2025年02月02日 00:07:53
- 2025年02月01日 21:21:02
- 2025年02月01日 1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