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識局:右翼抬頭、馬克龍“受傷”,歐洲議會選舉怎么了?
中新網6月11日電 法國總統“豪賭”解散議會、比利時首相含淚宣布辭職、德國總理遭遇最慘重打擊……9日晚落下帷幕的歐洲議會選舉,在多國引發震蕩。
歐洲仿佛一夜“變了天”。
這場橫跨歐盟27國的選舉,又被視為歐洲政治生態的“風向標”。隨著選舉結果出爐,歐盟國家遵循相對溫和路線的政黨接連受挫,多國極右翼政黨“斬獲頗豐”,歐洲議會“右轉”明顯,更增加了歐羅巴大陸的政治不確定性。
馬克龍的“豪賭”
“在歐洲,現代政治有時進展緩慢,但沒有什么沖擊會比這次更大。”
這是英國天空新聞網對馬克龍解散法國議會的評價。在該媒體看來,馬克龍走的這條路是“不可預測的,也許是魯莽的”。因為這可能導致“他最痛恨的對手之一掌握大權”。
沒有十足把握,馬克龍為何還要冒險解散議會?這還要從這場歐洲議會選舉說起。
9日,法國選民投票選出81名代表法國的歐洲議會議員。但選舉結果顯示,法國執政黨復興黨的支持率,遠低于極右翼政黨,連后者的一半都達不到。
美聯社稱,不少法國選民利用歐洲議會選舉,表達對馬克龍政府經濟、農業和安全政策等的不滿。馬克龍本期望在推動歐盟加大支援烏克蘭、加強自身防務能力和產業發展方面發揮領導力,但這場選舉結果令他“受傷”。
面對這樣的失敗,馬克龍隨即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進行議會選舉。
有分析人士指出,馬克龍決定提前選舉,主要有兩大考量:
一是期望重獲選民的信任,令執政黨在議會中有機會獲得絕對多數席位,以克服政府在立法過程中遭遇的阻礙;
二是馬克龍也期望盡可能阻擊極右翼黨派的強勁勢頭,阻止其候選人在2027年入主總統府。
不少媒體用“出人意料”“措手不及”,來形容馬克龍解散議會的舉動,稱其在進行一場風險頗高的“豪賭”。
因為一旦執政黨失利,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贏得多數席位,法國可能會陷入總統和總理來自不同政黨的“左右共治”、相互掣肘的尷尬局面。
紐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分析師拉赫曼認為,盡管國民聯盟會發現贏得國內選舉遠比贏得歐洲選舉困難,但“發生意外的風險更大”。
還有法媒認為,現在距離6月30日第一輪投票僅剩下3個星期,而到7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開始時,法國已部分進入度假季。留給馬克龍“收復失地”的時間并不多。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稱,由于此次將進行兩輪投票,會動員不同的選民群體,極右翼未必會取得優勢。此外,馬克龍希望借助巴黎奧運會等重大活動,讓選民傾向于繼續支持執政黨。
馬克龍10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寫道,“我相信法國人民有能力為自己和子孫后代做出正確的選擇”,并稱“我唯一的抱負就是對我深愛的祖國有所貢獻”。
比利時德國也“受傷”
在這場歐洲議會選舉中,受到挫折的還有德國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
這一中左翼德國老牌大黨,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成績”:得票率既不敵中右翼對手聯盟黨,也未超過新興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
這樣的結果,給朔爾茨領導下的“紅綠燈”聯合政府(社民黨、自民黨、綠黨的執政聯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德國國內的反對黨要求朔爾茨效仿馬克龍,提前舉行選舉。
不過,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赫貝斯特雷特表示,德國的政治體制與法國不同,“我們甚至一秒鐘也沒有考慮過德國新選舉”。
他表示,本屆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實施那些懸而未決的重要事項。
與德國面對慘敗時的“內心強大”相比,比利時首相就有些頂不住巨大壓力了。
在9日舉行的聯邦、地區及歐洲議會“三合一”選舉中,比利時首相德克羅所在的政黨荷語開放自民黨表現不佳,所獲席位銳減。
德克羅當晚含淚宣布辭職,比利時將開啟新一輪組閣。
不過,由于比利時政治高度碎片化,再加上比利時三個大區(弗拉芒大區、瓦隆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與三個語區(弗拉芒語區、法語區和德語區)在經濟、社會及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差異,該國政府組閣通常會面臨漫長且“困難”的談判過程。2010至2011年間,比利時曾創造541天“無政府”的紀錄。
在西班牙,歐洲議會選舉同樣引起震動。
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勞工與社會經濟大臣迪亞斯10日宣布,由于在9日的歐洲選舉中成績慘淡,她將辭去左翼政黨蘇馬爾黨的領導職務,但將繼續擔任部長職務。
“這始終是我們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這是我的責任。”迪亞斯說道。據報道,蘇馬爾黨僅贏得三個議席,與備受爭議的新成立的極右翼政黨“派對結束了”席位相同。
政治光譜“右移”
“這對歐盟各地的極右翼來說,是一個美好的周末,對自由派和綠黨來說則是一場噩夢。”在這場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政黨被認為取得了“歷史性勝利”。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立法、監督、預算和咨詢機構,每五年舉行一次選舉,這屆歐洲議會選舉于6日至9日舉行。
歐盟各成員國會在選舉前商定各自的席位數量。總體而言,人口較多的國家擁有的議席也相對較多。在本屆歐洲議會的720個席位中,德國、法國、意大利分配到的席位較多,分別有96席、81席和76席。
歐洲議會的議員由各成員國選民直接選舉產生。雖然歐盟27國選的是同一個議會,但各國的投票時間和選舉規定不盡相同。通常,當選議員在歐洲議會中按照黨派組成跨國黨團,議員更多是依據黨團的政治訴求展開日常工作。
歐洲議會最新數據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獲得186席,成為歐洲議會第一大黨;中間偏左的社民黨黨團獲135席,位居第二;持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黨團獲79席,位列第三。
具體來看,在法國、意大利和奧地利,極右翼政黨的得票率均位居榜首;在荷蘭,極右翼自由黨位居第二;在波蘭,該國中右翼政黨,以及右翼保守勢力獲得了絕大多數席位。
據路透社報道,政治觀察人士將歐洲出現這種“右轉”傾向歸因于歐洲生活成本上升、人們對移民和綠色轉型成本,以及烏克蘭問題的擔憂,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政黨“抓住了這些擔憂”。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認為,盡管歐洲議會選舉的重要性對歐洲各國而言,可能不及國內選舉,但它的影響仍然十分巨大,會設定歐洲大陸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的政治基調。
分析認為,從選舉結果來看,新一屆歐洲議會中傳統的中右和中左力量保持多數地位,未來歐洲政治大方向未必出現急劇變化。
美國新聞網站Axios也指出,布魯塞爾的重心無疑已經轉移,但歐洲針對極右翼的“防火墻”仍然完好無損。法國和德國政府未來的命運,可能決定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
不過,歐洲議會政治光譜“右移”,可能會令通過安全、氣候等方面的新立法變得更加困難,在移民和對烏援助問題上,歐盟的政策推進或許會出現更多不確定性。(完)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5日 15:13:20
- 2025年01月15日 14:15:52
- 2025年01月15日 14:07:13
- 2025年01月15日 14:06:07
- 2025年01月15日 12:36:19
- 2025年01月15日 12:35:55
- 2025年01月15日 11:40:06
- 2025年01月15日 11:37:44
- 2025年01月15日 11:27:21
- 2025年01月15日 10: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