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緊缺”和“價格上漲”是近年來農產品被炒作的最基本條件,棉花都具備了
早在今年年初,一些人士和專家就曾斷言,有“白金”之稱的新疆棉花將成為游資的下一個炒作目標。隨著新棉陸續上市,聚集到新疆的大小“棉販”較往年明顯增多,他們在當地預訂棉田,租賃生產線,開始大規模介入棉花收購。
進入9月后,被當地棉花經營企業稱為“個體戶”的棉販不斷聚集到阿克蘇市及周邊各棉區,等待收購新棉,他們以溫州人居多。據在當地主營棉花企業估計,今年僅來阿克蘇市找機會的“個體戶”超過200人,遠多于往年,而前往周邊產棉縣、市的個體戶可能更多。
天山棉業是阿克蘇市規模較大的棉花加工企業之一。目前,這家企業的3條生產線,除了一條自用以外,其余兩條分別替山東德州的一家紡織企業和20多個來自溫州的個體戶“代加工”。類似其它軋花企業租賃了生產線的溫州人為數不少。
據阿克蘇天山棉業總經理方紅巖透露,早在今年6月,這些溫州老板多數曾到當地的棉田“預定”棉花,并向棉農許諾,以高于市場價收購預定的棉花,同時提前向當地的棉花加工企業租賃了生產線,準備用于秋季收購加工棉花。
阿克蘇市有近50家棉花加工企業,大多數是2003年前后由來新疆的溫州商人所建。阿克蘇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陳時文說,今年2月,棉價剛開始上漲之時,“個體戶”就曾來阿克蘇購買棉花,準備囤積,但當時各企業的棉花已經基本售完,這些溫州老鄉多數空手而歸。陳時文說,因為這一動向,年初“百億游資轉戰新疆炒棉”的傳言曾喧囂一時。
據一些溫州棉商透露,盡管這些準備做棉花生意的溫州人手中的資金不算多,每人不過兩三百萬元,但他們自行組合后,很快就能湊足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收購資金。
一些棉花企業反映,除阿克蘇地區以外,喀什等新疆南部各棉區都已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個體戶”,等待收購棉花。眾多外來戶加入棉花收購,不僅加劇了今年棉花資源的爭奪戰,也進一步抬高本來已經“高得嚇人”的棉花價格。
“這樣下去,很可能出現6年前的局面。”陳時文分析說,2003年秋,為搶奪資源,新疆各地外來的收購企業和棉販競相抬價,爭奪相對有限的棉花資源,棉花的收購價最高時,一度被炒到了每公斤10元。因擔心后期沒有棉花可收,當地的企業只好咬著牙跟著“出牌”。然而,僅僅3個月后,國內棉花價格急劇下跌,主營棉花的企業因此普遍虧損,眾多在新疆投資建廠的溫州棉商也未能幸免,大多數資金被困,許多人至今仍未收回全部投資,只好繼續為棉花“費心”。溫商陳時文說,“原打算賺一把就走,可最終卻變成了做實業!”。此后3年,新疆乃至全國其他棉區棉花“賣難”困境頻現,整個產業遭受重創。
而事實似乎印證了部分新疆棉花經營企業的擔心。今年9月20日之后,在開秤收棉較早的新疆南部地區,棉花一開秤就達到每公斤11元,超過歷史最高價位。《經濟參考報》記者接觸的一些新疆棉花企業表示,雖然棉價已經讓他們感到害怕,但如果大家都在搶資源,硬著頭皮也得跟進,不然廠房、設備、人員閑置也一樣賠錢,高價收棉還能博一下,大不了少賠點本。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