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健康成為文化主流(誰在左右公眾的眼球·相親節目咋整頓③·對策篇)
觀 點
□不看重盈收的電視臺,是不負責任的電視臺。但不能惟收視率,尤其不能違背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
□我們尤其需要反思的是,過去有很多反映主流價值觀的節目,為什么不能受到這么大的歡迎,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原本以形式新穎、話語機敏而頗受歡迎的新派相親交友類電視節目,在陷入了拜金、低俗、造假等一系列“門”之后,眼下,正紛紛展開整頓。
人們寄希望于整頓后的節目,既能把好各種“關口”,掙脫“低俗”泥淖,又依然能繼續創新,向觀眾奉獻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對此,一些專家紛紛支招。
主持人控場能力待加強
在環節設置上多下功夫
一些專家認為,相親節目出現的拜金、享樂等低俗現象的泛濫,與部分主持人現場控制能力的不足密切相關。
“主持人不僅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應該對價值取向有所引導。主持人不僅代表自己站在舞臺上,還代表著節目組、電視臺,這對主持人的控場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北京大學教授彭吉象說。
在西方,主持人分為很多種類,有談話節目主持人、娛樂節目主持人和新聞節目主持人。“任何一種主持人的控場能力都不能少,”彭吉象說,“新聞主持人要隨機應變,抓住重大事件的焦點問題;談話節目主持人需要控制談話節奏,引導話題;而控制能力對娛樂節目主持人來說尤其重要,既要調動觀眾情緒,又要控制節目向正常方向發展。”
2008年,重慶衛視一檔名為《第一次心動》的選秀節目,由于兩位女評委出現爭執導致現場失控,播出后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該欄目最終停播。彭吉象認為,節目主持人控場能力的缺失,在這起“事故”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現在相親節目的情況還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但主持人對場上嘉賓驚人之語的放任自流,值得警醒。”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也指出,電視相親節目要在節目質量和思想道德水準上有所提高,主持人必須更有效地控制臺上嘉賓的表現,避免節目在價值觀上偏離和錯位。
不過,在節目的制播過程中,主持人只是“最后一棒”,電視節目的整體構架和價值取向,受制于策劃、錄制、編輯、播出等多個環節。“在節目的低俗化傾向中,主持人固然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但節目的制片人才是最終把關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說。
“目前播出的相親節目都是錄播,欄目組對節目內容都是可控的。”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李嵐表示,美國、英國等國的電視娛樂節目也曾經歷靠語出驚人吸引眼球的階段,但現在已經意識到,這樣并不能長期吸引觀眾。“說到底,主持人只是節目的一個環節,更多的還是要在環節設置上下功夫。”
嘉賓選擇尤為重要
建立全新評價體系
從“寧愿在寶馬里哭泣”的馬諾,到“摸一次手20萬”的朱真芳,相親類節目推出了一批貼著“拜金”標簽的“名人”。也正是這些“名人”“雷語”,使這些原本以解決都市“剩男剩女”婚戀問題為出發點的節目沾染了低俗之風。
在相親節目中,各位嘉賓“特別放得開”的表演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相親節目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嘉賓素質,這類節目要提升水平,對嘉賓的選擇尤為重要。”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趙暉認為,電視臺應該對嘉賓進行負責任的遴選。
“問題根本還在于缺乏對電視節目的科學評價體系,這導致電視臺為了追求收視率不惜一切代價嘩眾取寵。”彭吉象說。他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電視節目以嘩寵取眾吸引眼球的做法,必須建立全新的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反映觀眾的滿意度和價值取向。
“不看重盈收的電視臺,是不負責任的電視臺。但收視率只是一個路徑,不能惟收視率,尤其不能違背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對嘉賓和主持人公共生活意識的培養尤其重要。“應該讓參加節目的嘉賓意識到,平常私下說的一句玩笑話,放到舞臺、電視上說,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放大效果。在媒體、網絡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眾人物,每個人的話語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所以嘉賓和主持人說話的尺度尤其要把握好。”
炒作放大負面效應
依靠創新實現專業化
雖然相親節目中傳出的拜金、享樂、惡搞等言行讓人瞠目結舌,但專家認為,這多少也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某些真實心態。
在某期《非誠勿擾》中,當來自四川宜賓的救援隊員王松上場時,全場24位女嘉賓中有20位都為他亮燈。但王松離開舞臺時,卻沒能帶走任何一位女嘉賓。周星認為,“他們對好人由衷感激,對高尚的道德感由衷擁戴,但這并不一定是生活中的選擇對象。這種真正的現實往往更刺痛人心,更有關注度。”
胡智鋒認為,除了要批判相親節目低俗、媚俗外,還要看到“這些節目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當代社會的深層問題。”只不過,“是把家庭起居室里的話放到了演播室。”他認為,“我們還需反思的是,過去有很多反映主流價值觀的節目,為什么不能受到這么大的歡迎,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張頤武提醒大家關注另一個現象,為什么馬諾等少數嘉賓的極端言論能被不斷放大、并最終成為相親節目的標簽。“負面的、新鮮的話語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而這些‘名人名言’在被放大炒紅以后,又刺激了更多嘉賓‘語不驚人死不休’,無限度地‘摸高’,不斷挑戰道德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媒體的炒作對節目中負面價值觀的滋長負有一定的責任。”
“真正可怕的還不是馬諾們在節目上‘想說就說’,而是在她‘拜金’成名之后,還被其他電視臺、演藝機構請去做節目、簽約包裝。這會讓更多年輕人覺得,原來被罵只是暫時的,將來會有更多出名獲利的機會。這樣的社會示范效應,才是價值觀的淪喪!”一位媒體從業人員說。
不少專家指出,此次各個相親節目中出現的低俗現象,一定程度上還源于同質化節目之間的惡性競爭,而電視節目嚴重缺乏創新,則是癥結所在。
《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大多沿襲英國著名相親節目《Take Me Out》的形式。幾年前,《快樂女生》復制美國選秀節目《美國偶像》而引發選秀熱。可以看出,國內娛樂節目的復制能力何等之強,創新能力何等之弱。
“只有不斷地創新電視節目形式,才能實現專業化發展。”趙暉還強調,電視節目缺乏專利保護,也是目前國內電視節目不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電視節目要不斷創新發展,專利保護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仍是必須攻克的課題。”
記者 劉 陽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