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多家媒體報道,漫畫大師華君武先生因病于2010年6月13日上午9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他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了700多幅漫畫,出版有26部漫畫集和兒童文學、諷刺詩的插圖集。著有《我怎樣想和怎樣畫漫畫》,出版漫畫作品集20余種。其漫畫作品緊扣時代脈搏,構思幽默機智,筆法簡練而富有民族特色,風格獨特,因而獲得廣泛好評。華君武走了,諷刺和批評精神應該留下來。
社會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丑惡、羞恥、敗壞、喪心病狂和各種不良交易等。對之,僅唱贊歌是不行的。過度褒揚會讓人飄飄然,缺乏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對不當行為、不良行為,更要進行嬉笑怒罵的嘲諷、旁敲側擊的批評,讓不良行為成為笑料,讓小丑們產生恥感。這對于社會發展是一種精心呵護,對人的精神發展是一種必要的凈化和升華。
所以,人們對華君武的一些優秀漫畫作品至今記憶猶新,比如《死豬不怕開水燙——張春橋受審像》批判“四人幫”之一的張春橋接受人民審判時的傲慢和不可一世,入木三分;漫畫《文明車隊》批評2003年非典時期國人隨地吐痰的陋習重新抬頭,非常形象。當看到有餐廳掛起希特勒像、有照相館開設日本軍服照業務,他即憤起抨擊;2005年4月7日,自稱“漫畫退伍兵”的華君武又發表諷刺臺獨分子參拜靖國神社的漫畫等。
華君武說:“我都是針砭時弊的,我沒有畫那個休閑漫畫,我不畫”。“漫畫主要是批評的藝術”,“我就是改不了狗拿耗子、見了就想咬幾口的習性。”“諷刺是永遠需要的”,是天經地義的事,自從人類出現了劣跡丑行,諷刺就相應而生。而漫畫家就應該具備這種獨特的視角。他將筆當槍,始終在為社會發展鏗鏘呼號,堪為當今公共知識分子的精神偶像。
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曾被我們認為“進步的基石”的批評、諷刺等社會品質、文化性格,日益萎縮了。很多情況下,人們喜歡好聽話,而拒絕雜音和批評。人們更喜歡粉飾太平,而不喜歡被人批評。反映到文化行為中,“歌德體”很受歡迎,針砭時弊、冷嘲熱諷的藝術大大萎縮。再看看被稱為“時代新雜文”的時評,那些四平八穩的建設性觀點的文章更有市場,冷嘲熱諷、充滿芒刺的文章,則受到不少限制。一句話,人們更喜歡被糖衣包裹起來,而不喜歡這種“帶刺的玫瑰。”
華君武的逝世應該引發我們對當今文化觀念的震撼性反思。諷刺和批評作為社會輿論發展的翅膀,斷不可成為“時代奢侈品”。我們應該多從華君武那里汲取人格營養、人格傲骨以及慷慨悲壯的文化精氣神,為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獻出我們的文化忠誠和雜音。
振岳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