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早報》報道,昨天上午9時,著名美術家華君武因心臟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于杭州人而言,這是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因為,華君武是杭州的兒子。1915年4月24日,華君武出生在杭州龍翔里,他在青磚黑瓦的杭州里弄長大,在青山秀水的西湖邊學會了寫字涂鴉。
華方方是華老的第二個兒子,昨天上午消息傳來后,記者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他。“爸爸年事已高,前些年跌倒骨折之后一直行動不便。他是因為心臟衰竭去世的,走得很安詳。”電話中華方方聲音平靜,他說,作為一位老共產黨員,父親臨走前的唯一遺愿是“喪事簡辦”。
其實,去世前華老已經臥床多年,甚至無法言語。上個月,杭州動漫節舉行“‘笑忘書’華君武世紀漫畫展”。來杭前的晚上,華方方對他說:“爸爸,我要去杭州了。”“他的眼神突然變得和平時不一樣,就那樣看著我。我知道,他有多想回來。”華方方回憶說。
華老長年生活在北京,在杭州已無親人。但他的離開,卻牽動了無數杭州人的痛覺。10多天前,浙江日報原總編輯、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江坪就接到了華老家人的電話,華老的身體每況愈下,這讓這位交往了數十載的老友很難過。“20多年了,他是我的忘年交,也是我的人生引路人。他的作品、人品、思想品格,我一輩子都在學。”中國美術學院前院長、著名油畫家肖峰昨天驚聞噩耗悲痛萬分,“他是我們美術界敬愛的前輩畫家,他的人品和藝術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而華老的母校杭州市高級中學(前身為浙江省立第一中學)通過北京校友得知消息,迅速在校園網主頁中設立頁面沉痛哀悼。上世紀90年代初,華老帶夫人專程回杭尋訪母校。去年杭高110周年校慶曾邀請過華老,但因華老行動不便只能作罷。
華方方說,目前華老的后事由家人和華老身前單位共同操辦。紀念展還在考慮之中。“希望是在高等學府或是藝術館里,父親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無私的華老,留給家人的東西并不多,他絕大多數作品此前都已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等文化藝術機構。
杭州將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與西湖唇齒相依的漫畫大師。去年,江坪曾寫信給杭州市政府,提議在杭州建一個“華君武漫畫紀念墻”,建議得到了充分重視,市政府選址三處,最后決定設立在南山路唐云藝術館邊。根據設想,紀念墻中間將是華君武的雕像,目前雕塑已完成初稿,兩邊的墻上共刻有12幅華君武的漫畫,一邊的6幅是與杭州有關的漫畫,配文的依然是老友江坪;另一邊的6幅是華老的代表作。
華君武原名華潮,祖籍江蘇無錫,1915年4月24日生于浙江杭州。
華君武長期從事漫畫創作,從1934年第一張漫畫作品發表到現在已近80年,一生畫過無數漫畫。他的一生,經歷過無數風雨,他是以漫畫作為戰斗武器,投入革命文藝事業的。代表作品有《磨好刀再來》、《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豬不怕開水燙》、《假文盲》等。2001年華君武榮獲中國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金彩獎·終身成就獎”。
最愛西湖邊的電瓶車
早報訊華君武在17歲時便離開故鄉求學謀生,但西子湖畔的記憶始終陪伴他,直至走上中國美術界巔峰。所以,在他的漫畫里,充滿了犀利有力的諷刺與批判,也處處可見江南的智慧與細膩。在聞名中國后,他一直致力提攜美術界后輩,許多浙江美術人士至今難忘他的恩澤。2007年,杭州唐云藝術館為他舉辦個展,當時他已臥病在床,無法親自前往展覽現場。但他在前言里,鄭重其事地寫道:“我是杭州人。”
他的故鄉情結
江坪與華老有著幾十年的緣分,他最懂得華老對杭州的深情。1984年,華君武給浙江日報社投稿。接到稿子后的江坪覺得“特別有東西想說”,便大膽地配上了文字。華君武看后連聲叫好,覺得經這一配,漫畫的內涵更深刻了。一來一去,兩個志同道合的人結成了一輩子的朋友。
從那以后,華老為《浙江日報》和《錢江晚報》陸陸續續創作了300多幅漫畫。許多漫畫都以杭州為創作背景,一筆一劃都飽蘸著他對故鄉的深情。華老還說:“我還是希望能畫些和杭州西湖有關的天堂趣事,寓褒于貶或寓貶于褒的都可以。”“我出生在杭州,對杭州是有特殊感情的。”
華老來杭州,常會選擇入住浙江日報的招待所。現在,浙江日報的招待所里還保存著華老贈送的一幅漫畫。1999年,浙江日報還在浙江展覽館為華老主辦了一場“華君武百幅漫畫展”。
他的知遇之恩
而肖峰,則將華老視為有知遇之恩的前輩。“1952年,當時我還是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繪畫系學生,我們一起去舟山生活畫畫,他不斷鼓勵我,還將我的素描《海上民兵》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這是我第一幅見報的作品,對我鼓舞很大。”
2004年,華老90歲華誕,肖峰等杭州老友在涌金廣場的一個飯店里為他舉行簡單賀壽,“大家有說有笑,那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他。”
他的儒雅風范
南山路唐云藝術館的金曉霞,因為工作與華老有過多次的接觸。在她眼里,華老身上處處透露著老一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氣質。
“他走到哪里都是一塵不染,從頭發到衣服。記得有一次我陪他出門,風大起來,他就會戴上帽子,沒風時再摘掉。當時他已經是91歲了,卻如此干凈、得體讓我印象深刻。雖然行動不便,思維也不是那么活躍了,但只要一談藝術,他馬上就打起精神。他非常樂意在杭州舉辦自己的展覽,哪怕是小型的,因為他對杭州非常有感情。”金曉霞告訴記者,華老每次來杭州,都喜歡坐坐西湖邊的環湖電瓶車,“他總是夸這個好,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看西湖。”
那年秋天,我陪華老尋找幼時記憶
2006年10月19日,華老在杭州最后一個完整的一天,天氣反常地熱,路面放肆地傳遞著柏油味。當時,華老已行動不便,思維也不那么活躍,但他執拗地要求“一定要去學士路看看”。唐云藝術館金曉霞聯系我,讓我跟著去看看。
華老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一直住在杭州龍翔里的姨父家,并在當時的弘道幼稚園(今杭州行知幼兒園)度過了童年。離開杭州73年,他常常回來,他想念那個地方很久,之前總不如愿,但這一次,他固執地“任性”了。
不知道當時老人是不是預感到這是他最后一次回杭?
炎熱的高溫里,華老卻身著長袖格子襯衫和白色背心。他滿頭銀發,一塵不染,看起來溫和平靜,又透著老知識分子渾然于身的距離感。因華老年事已高,不便進行深入采訪,我有些遺憾地覺得錯過了一次與老人對話的機會,但事實證明,靜靜地跟隨其后,記錄下這個令人屏息靜氣的下午,已是莫大的幸運。
在我心里,那一次的尋找,華老一了多年的心愿,也憑添了一絲惆悵。他像個孩子般滿懷期待地回到心心念念的“學士路”,卻發現,這里車來車往,不復記憶中的當年容顏。
出發前,他興奮地抓過筆三下兩下就在紙上畫出了地圖,然后以一個“老杭州”的神情指點給我們看:學士路、龍翔里、老法院……他還得意地笑,夸自己記得很清楚。下車后,他堅持拄拐杖自己走,直到一個踉蹌差點摔倒,才不情愿地坐上輪椅,他說要是遇上老街坊會影響風度。
老人對腦海中的故里是有情節的,他固執地拒絕別人“刷新”他的記憶,他總是對別人的介紹擺擺手說,“和我說這些沒有用,我那個時候不是這個樣子的”。臨別前,他才被行知幼兒園的孩子們逗樂了,他告訴我說,“新顏是陌生的,舊貌也不再是以前記憶中的舊貌,所有的記憶藏在心里,也快隨著歲月淡去了。”
今天回頭來看,我多么感激那個初秋的午后,因為,我幸運地記錄了一位老人與一座城市的告別,也懂得了一位老人心里的“故鄉”。(記者:林梢青)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