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漫畫大師華君武以95歲高齡辭世。從1934年第一張漫畫作品發表,他便以漫畫作為戰斗武器,投入革命文藝事業。漫畫,是他飽滿豐厚人生的最重要寫照:寫自傳時,他以“漫畫一生”為題;至90歲時,友人說他“還在戰斗”。
“華式幽默”:諷刺一針見血 幽默回味無窮
“他的作品以極致的幽默表現極端的諷刺,既一針見血又回味無窮。” 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英說。
如批評動不動給人扣大帽子的《杜甫檢討》,批評長篇空洞發言的《誤人青春》,批評生造簡化字的《倉頡認字》,批評多子女的《大“小家庭”》,批評占用公用電話胡侃的《生根》,批評杞人憂天生活態度的《看醫書》等,都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磨好刀再來》《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豬不怕開水燙》《假文盲》……華君武在不同歷史時期創造了許多漫畫的經典之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為中國漫畫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遺產。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從戰爭年代到和平年代,他將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的社會作用發揮到極致,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現實性揭露時弊,反映生活,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長期的漫畫生活中,他形成了漫畫特征上的“華式幽默”與漫畫造型上的“華式風格”。
漫畫家英韜曾與華君武在人民日報共事多年。英韜說,華君武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他對于漫畫民族化的自覺改造以及對反映內部矛盾的批評漫畫的開拓。早年中國的漫畫家多多少少都受到外國畫家的影響,華君武最初畫風也有點“洋”。他到延安后,1942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延安接見了他,關于怎樣使用諷刺,有一些當面教導。從此以后,華君武就非常自覺地改造自己,通過搜集民間語言等努力,結果作品風格完全轉成非常民族化。
“1957年以后,由于當時的政治環境,很多漫畫家只畫國際題材,回避國內題材,但上世紀60年代初華君武創作了一批非常精彩的反映內部矛盾的批評漫畫。這個開了漫畫界的先河,他后來也創作了很多,在把諷刺藝術如何很好地用在內部批評這一點上做了表率,是一個開拓者,對漫畫界影響很大。”英韜說。
“漫畫家要抓老百姓關心的事”
與華老交往頗深的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主任徐鵬飛說:“華老曾說,漫畫不能光是搞笑,要有思想內容,抑惡揚善,揭露陰暗,歌頌光明。漫畫家始終要抓大事,抓老百姓關心的事。漫畫不能惡搞。”
上世紀80、90年代,華君武曾在部隊、工廠、農村搞過很多流動展覽。徐鵬飛回憶說,華老是老延安,腦子里始終有為工農兵服務的意識。他的畫在那兒也沒什么展覽的地方,有時在農村就是在外邊拉個繩把畫框掛起來。
“華老始終認為漫畫是大眾化的一種藝術形式,就是大眾的,文化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看得懂,只要你關心時事,對漫畫內容都能理解。他的漫畫始終反映社會焦點或是他認為應該受到批判的東西。他不畫沒什么意義的,純搞笑的。”徐鵬飛說。
正如評論所說,華君武的漫畫是戰斗的檄文,充滿了諷刺的匕首般的力量;是人性的鏡子,真切地反映了上個世紀中期與后期中國人的政治生活;是十足的民族化的幽默,包蘊教化的責任與思想;又是精彩的人物畫,他筆下人物,如出我們身邊,卻又凝聚了某種時代之神。
“漫畫退伍兵”的傾情守望
本世紀初,人民日報的文藝副刊要刊登一幅關于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時政漫畫,但編輯羅雪村有些犯難,因為當時已經很少有畫家再畫這種漫畫,是華君武救了場。
“他傳真過來,我發現線條已經有些拖沓,不像之前那么有勁,就感慨畢竟年紀大了,但由此更感動,這么大歲數還在畫,而且帶有這種藝術家對于時事的關心。現在很多人認為漫畫家、文藝家的這種責任感已經過時了,但我覺得在國際大事面前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聲音。像華君武這樣的,帶有戰斗性的漫畫,還是需要的。”羅雪村說。
自稱“漫畫退伍兵”的華君武對中國美術事業發展傾注了畢生熱情。羅雪村回憶說,他對于發現一些年輕藝術家,感到由衷歡喜,不帶絲毫功利性。他還十分關心小畫種的發展,曾特意去參觀連環畫發燒友舉辦的連環畫收藏展。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華君武在晚年將2200余件作品捐獻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這批作品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國家美術總匯的重要組成部分。
帶著用作戰斗利器揮舞一生的畫筆,漫畫家華君武走了,而他留下的一幅幅作品,睿智閃亮價值永存。
(記者周瑋、白瀛)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