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說,“不收禮、不吃請”,這是陳云立下的一條規矩,身邊工作人員也不得違反。“不迎不送,不請不到”,這是陳云在去外地視察和休養時,對地方領導同志提出的要求,意在不打擾他們,讓他們集中精力抓工作。“不居功,不自恃”,這是陳云處人處事的準則。建國初期,陳云已是黨中央的五大書記之一,但他始終要求有關部門在待遇上、宣傳上不能把他和毛劉周朱并列。蘇聯政府贈送汽車,給五大書記一人一輛,他堅持把給自己的那輛車退回。實行工資制,有關部門給五大書記定為一級,他把自己改為二級。黨的八大之后,叢書《紅旗飄飄》要給每個政治局常委都登一個小傳,他始終不同意登他的傳。但是,當遇到關系黨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時,他卻從不退縮,挺身而出。而遭受打擊時,他又能遇變不驚,泰然處之。1962年夏天,他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為只有分田到戶或包產到戶,才能較快改變農業連年大幅度減產的局面,并準備向毛主席提出這個意見。有的同志聽說后,勸他要慎重,不要急于提出。他說這事關系到黨的聲譽、人心的向背,我負責全國的經濟工作,明明看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怎么能延誤時間。后來他的建議被否定,而且還被不點名的批判,從此遭到冷遇。但他不沮喪、不生氣,只是對妻子說了一句:“不以成敗論英雄”,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境。于若木與他風雨同舟幾十載,其間有革命征途上的急流險灘,也有革命隊伍內的風云變幻,無論遇到哪種情況,她從來沒見他慌張過。正如陳云自己常說的:“我是經過大風大浪的過來人。如果不是把黨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做到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
陳云在“文革”期間受到沖擊,被解除了領導職務,只在1975年擔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一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陳云重新當選為黨的副主席、中紀委第一書記,后來又任中顧委主任。他十分重視黨風、黨紀建設,為轉變被“文革”嚴重破壞的黨風,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視實事求是為建黨工作的靈魂。早在1938年9月,他在抗大講黨的建設時說:“對于干部,不要‘抬轎子’,要實事求是。做到這些,才能算真正的愛護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和鄧小平一起在繼承毛澤東關于黨風建設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在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黨風建設的重要性。他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黨風問題的核心是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抓好黨風建設是全黨的一件大事,“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陳云的這一命題,已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
陳云一生淡泊求實,生活非常儉樸,粗茶淡飯。至今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還珍藏著他一件有著32個補丁的棉坎肩,那是在1946年出席東北解放戰爭歷史上著名的“七道江會議”時,陳云冒著寒風以中共遼東分局(也稱南滿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治委員的身份拍下“關鍵性時刻決定性的一板”。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不走了,都留在南滿,一個人也不走!留下來打,要在長白山上打紅旗,搖旗吶喊!……你們是要我來拍板的,那我拍板就是要堅持南滿!一個人都不能走。堅持就是勝利!”1998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四保臨江》就是圍繞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展開描寫的。陳云運籌帷幄,與蕭勁光一起指揮了我軍歷史上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四保臨江戰役的勝利,實現了我軍在東北戰場由戰略防御向戰略進攻的歷史性轉折,為扭轉東北戰局和我軍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陳云為四保臨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當時怕把日夜操勞的陳云凍著,參謀長兼后勤部長的唐凱送上一件棉坎肩以表心意。陳云十分珍視戰友深情,常年帶在身邊,大江南北處處相隨,32塊補丁摞補丁,一直穿了38年之久,才不得不在1984年換下身,被革命博物館的同志當作革命紀念物品收走。因為它見證了歷史!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