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偽造嘉賓身份,欺騙電視觀眾”“不得選擇社會形象不佳或有爭議的人物擔當主持人”“不得以婚戀的名義對參與者進行羞辱或人身攻擊,甚至討論低俗涉性內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9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下發了兩份文件,對已經引起極大社會公憤的“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飭。(本報今日報道)
相親類節目已經成為嘉賓表現媚俗的平臺,已經淪為個人炒作的載體時,這樣的節目基本上與誠意和愛情無關了。雖然,誰都不能否認愛情離不開物質的基礎,金錢也沒有原罪;雖然,誰都不會否認愛情也可以而且必須作出選擇,也難免會帶有傷害。但是,愛情畢竟不是赤裸裸的諷刺,畢竟不是對金錢近乎饑渴的渴求。如果是這樣,愛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可以購買的服務。而一個缺乏同情心的人也是不可能真正去愛人的。
所以,雖然相親類節目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很多衛視頻道好像忽然之間找到了做節目的捷徑,領悟到了做節目的規律,紛紛上馬了類似節目,但是這些節目到底質量如何,影響如何?收視率是個好東西,但是收視率也可能成為一種“毒藥”,它會讓電視節目的制作者喪失應有的職業操守,喪失應有的專業素養,甚至因為收視率的麻醉產生一種錯覺——做節目原來這么簡單,只要敢于制作話題,只要敢于刺激社會的公序良俗與主流觀念。當相親類節目讓人們瞠目結舌,不知今夕何夕時,這樣的節目無疑應該考慮一下:什么是綠色收視率?
其實,相親類節目之俗不僅在于嘉賓。一方面,嘉賓之俗是個體,一個再俗的嘉賓也只能在一期,幾期節目中制作話題,其觀點可能在整體嘉賓的正常表現中,顯出突兀與單薄;另一方面,嘉賓是節目組選定的,嘉賓的表現有一個錄制剪輯的過程,如果一個嘉賓的話語不適合在公共平臺上表達,節目組完全可以通過專業的把關,將不堪入公眾之耳的內容過濾掉。更有甚者,所謂的語出驚人,所謂的話題都是節目組策劃、包裝、引導、設計出來的,此時節目組才是媚俗嘉賓背后的推手。相親類節目的火爆,很大的原因在于節目的制作者飲低俗之鴆,止收視率之渴。
一個人媚俗一些,問題不大,別人也難以說些什么。但一檔節目媚俗就顯得有些問題了,這個問題還不是小問題。首先,應該明白電視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樣的。盡管,隨著節目的通俗化,人們已經把電視的主要功能定位為娛樂,但是電視節目在認知與引導方面的功能還是客觀存在的:電視節目在構建一個擬態環境,人們通過這個模擬的環境去看世界,看社會,看生活;電視節目也是一個權威的信息源,人們還是愿意相信電視節目上的內容是真實的,可信的,流行的。直接一點說,電視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建立價值體系的一個參照系。
既然,電視的社會功能如此重要,媒體人在制作節目時就應該有相應的職業道德。對于電視人來說,一檔節目不能不追求收視率,也不能只追求收視率,不能不關注傳播的效果,也不能不關注傳播的意義。雖然,大眾傳媒的產品有其信息屬性,商品屬性,但是別忘記大眾傳媒的產品也是文化產品,也在直接影響著人,培養著人。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的,滲透性的。因此,即使廣電總局的通知可能造成相親類節目看點的失去,但是從社會效益角度看,無疑是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的。
乾羽(江蘇教師)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