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貿易,是明朝末期經濟的一大亮點。在《晚明社會變遷》一書中,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將晚明時期的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形象而具體地說明了中國吸納了全球的白銀。書中說,“我們切不可忘記,這么多的白銀,都是用中國的商品交換而來的,因此晚明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海外貿易的發展,過去顯然是低估了,應該重新給以評價!
據資料顯示,明代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和閩浙商人一起,在雙嶼港建起了全球性的貿易中心。雙嶼港一度成為連接東西方的舉世無雙的貿易金融港。近年,史學界漸漸達成共識,雙嶼港就在舟山群島的六橫一帶。
貿易量曾舉世無雙
葡萄牙人品篤曾親眼見證了當時島上的繁榮場景。
嘉靖二十年(1541),葡萄牙冒險家品篤隨葡印總督法利亞船隊游歷了雙嶼港。他在《遠游記》一書寫道:“雙嶼,我在前有詳述,它是距此向北二百多里遠的一個葡萄牙人的村落。日本兩年前也發現了此島。凡是運到那里的貨物都可以獲得三、四倍的利錢。”
“這村落中,除來來往往的船上人員外,有城防司令、王室大法官、法官、市政議員及孤兒總管、度量衡及市場物價監視官、巡夜官、收稅官及各種各樣的手藝人。有兩所醫院,一所仁慈堂。一般通行的說法是,雙嶼比印度任何一個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加壯麗富裕。在整個亞洲,其規模也是最大的!
據品篤記載,當時葡萄牙人每年在雙嶼島的貿易額超過300萬克魯扎多,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巨額。此前發現印度洋新航線的葡萄牙人達·伽馬的年薪不過1000克魯扎多,已被稱為國內最富有的人了。
“當時明朝的GDP總量為世界第一,其時全球范圍內貿易規模還沒有超過雙嶼港的,因而雙嶼港堪稱國際貿易的中心!币恍v史專家和學者這樣認為。
品篤到雙嶼港的時候,正值該港國際貿易市場最繁榮的時期,當時參與雙嶼港互市的商人中,以葡萄牙人、日本人及浙閩沿海商人居多。還有的分別來自印度、馬六甲、琉球、爪哇、文萊、蘇門答臘等國。高峰時“舶客擁萬眾”。
一個婦孺皆知的傳說
這是一個在舟山婦孺皆知的關于六橫島的故事。
明朝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動了許多商人出海去國外經商。當時有一支船隊,由幾十個商人組成,為首的商人姓劉。船上載著絲綢、布匹、陶瓷器、茶葉、藥材等貨物,向南洋開發。途徑六橫的雙嶼港,突遇大風,船不能前進,只得靠岸停泊在港畔的漲起港碼頭。
風越刮越大,一連六七天不停,大家都有些焦急不安。這晚,姓劉的商人喝了幾杯悶酒,便倒在床上。朦朧間,一個白發老人走來,慈祥地對他說:“你知道這里是什么地方嗎?”商人答道:“這是六橫雙嶼港。”老人便道:“對對!此港叫雙嶼,就是有商緣,過了雙余年,更加有商緣。”商人聽了一時不得理解。老人道:“所說之言,只能意會,這里是個發祥致富之地,記住就好。”商人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天氣晴朗,風也小了。姓劉商人把夢中之事告訴了大家。眾人議論紛紛。其中一個人說道:“雙嶼港有商緣,是告訴我們可在這里進行貿易!睂Υ,大家都搖頭反對。有人說:“看看港上來往都是漁船,哪有什么商緣,還是開船南下吧!”
眾人正在議論之間,突然發現東方開來一群船隊,有一個人說:“這不是外國商船來了嗎?”原來這個人去過南洋,見識過外國船的式樣。大家都覺得做生意的機會來了。于是各自回船,起錨、拔篷迎了上去。
來者正是葡萄牙商船。他們去南洋各國交易,正好在此遇到中國商船,于是就在雙嶼港進行交易。據說,后來很多商人還帶家眷定居島上。
說起這個故事,今年73歲的劉云岳老人神采飛揚,他說:“阿拉祖祖輩輩都住在六橫島上,這個故事從我懂事起,爺爺就講給我聽了!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