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當交通部上海打撈局自重萬噸的打撈船“勇士號”停泊到鎮江焦山江面上,被世人所關注的歷史上第四次《瘞鶴銘》殘石打撈正式展開。按照計劃,這個“千年之謎”會在6月4日殘石出水后被解開,然而當日打撈的最大一塊江底殘石在出水一米時開裂松動,江邊小塊殘石受連帶碎裂滑入江中,打撈暫停,目前正轉入第二套方案。
準備一年時間,起吊出水1米后出意外
據了解,被稱為中國書法史上“大字之祖”的《瘞鶴銘》原刻在鎮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后遭雷擊崩落長江(也有說法是地質風化沉入江中)。對于《瘞鶴銘》的成書時代,有東晉說、南朝說和隋唐說;至于作者,說法更多。有人認為是東晉王羲之,一是因為其妻是鎮江人,二是由于王羲之一生特別喜歡飼養仙鶴。更多人認為銘文出自南朝梁人陶弘景,現代人也多認同這種觀點。此外,被傳為作者的還包括了隋代的文人雅士和唐朝的王瓚、顏真卿、顧況、皮日休等。
從古至今,《瘞鶴銘》殘石打撈工作前后共進行過3次。第一次是在清代康熙五十二年,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是在1997年和2008年,發現了約7個字。鎮江焦山碑陵博物館館長丁超告訴記者,今年這次打撈,準備工作就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相關部門請來了三四家測量公司進行水下探測,為了將石頭完好地吊出水面,專門定制了三根直徑為8CM的尼龍纜繩。6月4日下午1時,起撈工作正式開始,80多米長的“勇士”號巨型浮吊船首先起吊的是最上面也是最大的一塊殘石,僅僅進行了40多分鐘,殘石剛露出1米,就出現石體崩裂現象。
碎裂是意料之中,這一次打撈也將是歷史的終結
巨石的崩裂讓本因當日就可以揭開的謎局又被無限期延后,丁超樂觀估計,至少還要等半個月,巨石才能再次出水。這幾日,打撈隊依舊在進行水下碎石塊的清理工作!氨懒训氖^在冬季水位低的時候都裸露在外,縫隙間早有植物生長,風化程度嚴重,起吊過程中發生碎裂實屬正常。這也是打撈前‘有字、無字、有字但不是《瘞鶴銘》、石頭碎裂’四種預測結果之一!彼f,不管怎樣,都會將打撈進行下去,且這是一次“歷史的終結”。為何是“終結性打撈”?丁超告訴記者,焦山南水道從1986年就已封掉,已經24年沒有走過大型的船舶。此次為了能讓“勇士”號進入焦山水域,除了連續多天開挖清淤、拓深水道外,還借助了天文大潮的較高水位!坝率俊碧柌粌H吃水深5.5米,還要求水面凈高36 米,此前園林部門加緊拆除了橫空的焦山索道,而且供電部門還對焦山水域上空數根高壓線采取暫時拉電、挑高措施后,“勇士”號才順利穿越。丁超說,焦山水域目前已經全部歸屬8.8平方公里的鎮江金山湖水利工程,焦山東部大壩(又稱焦南閘)即將全面封口,這樣焦山水域就和長江斷開了,今后大型船舶根本無法進入。他同時透露,此次打撈也將全部清理完江中的殘石,如果不是《瘞鶴銘》殘石,那這個水域也不可能再有疑似《瘞鶴銘》殘石之說。
打撈成功與否,都不影響《瘞鶴銘》的歷史地位
2008 年,疑似《瘞鶴銘》部分殘石打撈出水后,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書畫研究專家張蔚星也去焦山碑陵博物館看過,他覺得那幾個字出自《瘞鶴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作者系王羲之更是被他否認,“從書寫的格式以及文章的風格來看,應該是唐代中晚期的作品。”他這樣的觀點在歷代書法專家中也不乏,南京著名書法家胡小石在其《書學史》中闡述如此觀點:“是石為左行摩崖書,文之佳相稱,然細讀之,單筆而放逸,意直不似梁代文章之細密而儷偶。以文論為唐人文,且非唐初之王、楊盧、駱之文。或至元和中文,今去書體而以文定為唐石。恐世有非者,移六朝之佳刻下入于唐,雖然文體之定時代,識者知之……”張蔚星說,作為江南第一銘刻,《瘞鶴銘》的地位已經“登峰造極”,這次打撈成功與否,其地位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本報記者 顧小萍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