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自制歌劇《茶花女》今日演出,揭秘西洋歌劇如何“中國制造”
西洋歌劇,中國制造
●國家大劇院集中推出多部自制歌劇
●國內歌劇演員終獲“用武之地”
國家大劇院自制歌劇早在一年前首屆歌劇節上就已“嶄露頭角”,在今年第二屆歌劇節中,自制歌劇還將成為一大重頭戲,且國際化的制作模式體現得更加明顯:今日演出的《茶花女》指揮兼藝術指導便是享譽世界的洛林·馬澤爾,制作團隊也是一支“國際軍團”;月中上演的《弄臣》則邀請到“擁有世上最漂亮聲音”的意大利男中音大師里歐·努奇;月底上演的《愛之甘醇》則由著名華裔指揮呂嘉任指揮,由意大利藝術家團隊創作完成。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說,之前大劇院自制歌劇多僅限于中外演員層面交流,今年從主創到演員都是國際化團隊,實現了更深層的跨國合作。那么自制歌劇到底有什么與眾不同,我們一起從幕后解讀……
- 何謂“自制歌劇”
在中國,歌劇是舶來品,隨著去年和今年國家大劇院兩屆歌劇節的舉辦,一個十分盛行的名詞頻頻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里,那就是“自制劇”———顧名思義就是劇院出品制作的劇目,西洋的皮,自調的餡,國家大劇院保證了制作水準符合國際化。去年國家大劇院自制劇不僅有很好的口碑,票房也算理想,比如《圖蘭朵》首演7 場,就收回了全部制作成本,原創自制劇《西施》首輪演出回收了90%的成本。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制作組負責人關渤表示,這只是個起步,未來還會探索更多的自制劇制作模式,而且要以“多輪次演出制”讓自制劇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市場培育 高投入同時保證低票價
其實,除了大劇院,國際化的自制劇也并非沒有,比如前幾年張藝謀的太廟版《圖蘭朵》,后來又演繹出了鳥巢版《圖蘭朵》,雖說其陣容也是國際化,但廣場版的制作總會受場地和運作限制,演出時間短,昂貴的票價也并非普通大眾所能接受,但大劇院版自制劇則有不同,雖說VIP票價也將近千元,但80元、100元的低價票應該屬于普通消費,而且一部戲制作完成后可以定期上演,這就形成了劇目制作和成本回收的良性循環。那么一部自制劇到底需要多少成本,這些錢又從哪來的呢?關渤告訴記者,如今大劇院的創作費來自劇院的自有資金。雖然每部戲的成本不同,但百萬的制作費則是一部自制劇最基本的“開銷”。
“有些聲音在講,大劇院一定是大歌劇,大產出,大成本,什么都大,但事實并不是想象的那樣。”關渤說。他告訴記者,歌劇不像話劇,少到幾個人就可以,歌劇舞臺上動輒都要一百多人,還有六七十人的樂隊、合唱隊、舞蹈隊和龐大的幕后團隊。不過大劇院的歌劇也會根據題材決定它的制作規模,比如今年的《茶花女》就有不同,因為故事為觀眾熟知,人物相對簡單,因此他們就采用了比較現代的創作方法,進行新鮮的探索性嘗試。
除了自有資金,沒有別的投資,從演出市場角度看,這樣的操作,似乎歌劇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雖然近些年因為國家大劇院的出現,這種藝術的普及率很高,但畢竟作為小眾藝術,歌劇的市場占有率還是處于低位的。
“企業也好,企業家也好,通常會把贊助行為等同于市場推廣行為,所以他們要求回報是比較商業的,可是大劇院能回報的卻有限,畢竟作為國家級藝術殿堂,創作不能像電影那樣給廣告植入。”關渤坦言,在大都會歌劇院等許多國外的歌劇院,每年都會有企業和個人對藝術團體的捐助,但在中國,由于文化背景和贊助政策等原因,這樣的捐助可能還為數不多,所以關于劇目的外來資金,大劇院也處于磨合階段,目前也在爭取申請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和幫助,給與資金扶持。
團隊組建
一定要找“最合適的人”
就在上周,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的進京著實讓北京樂界又興奮了一回。馬澤爾是應邀來執棒國家大劇院自制歌劇《茶花女》的,同時擔任該劇的藝術指導。作為世界重量級的指揮大師,能親自參與中國制作的歌劇作品,不僅是大劇院的驕傲,也是中國歌劇制作水準向國際頂級化進軍的又一次契機。
《茶花女》的整體團隊是馬澤爾半年前親自選定的,導演海寧·布洛克豪斯是和馬澤爾有20多年合作經歷的國際大導;兩位茶花女的扮演者,美國的瑪麗·鄧立維和中國的張立萍也是馬澤爾通過篩選最終確定。記者了解到,馬澤爾對演員的要求很高,不適合的他絕不起用,比如劇中父親阿芒這個角色,大劇院曾經推薦過一位出色的男中音歌唱家,但是馬澤爾對阿芒這個角色的認知是一位抒情男中音,可惜這位歌唱家是一位戲劇男中音,于是他堅持要求換演員。“我們選擇一個好題材后,會組織最合適的人來參與工作,這樣呈現的作品也是最符合我們要求,最能體現藝術上的要求和標準的作品”。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制作組負責人關渤介紹說。
制作周期 從“十月懷胎”過渡到更長
演出方頭疼的是資金,觀眾只關心作品的創新。那么大劇院的自制歌劇,從籌備到完成又要經過多少時間?關渤告訴記者,大多數劇目僅籌備階段,就要經歷“十月懷胎”,甚至一年的時間。畢竟大劇院一部歌劇最核心的人物———指揮和導演,大多都是享譽國際的大牌,他們的檔期自然不是隨便定出來的。“就像新版《卡門》的導演,首演完第三天他就要去另一個歌劇院演出,檔期相當滿。”關渤說。在他看來,相比較國際幾大著名歌劇院,大劇院即便10個月的籌備期都相當緊張,而在未來,大劇院也會讓籌備期延長到兩年甚至三年,這樣,觀眾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提前選擇好自己心儀的劇目。
記者了解到,相比較中央歌劇院等老牌歌劇專業團體,國家大劇院除了有自己的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外,沒有固定的簽約導演、主演甚至舞美工廠,但它注重的是策劃、資源整合以及經營推廣的能力。尤其是資源整合,將各種優秀的創作力量“攢在一起”,既能節約成本又能提高制作質量和效率,這是任何一個文藝院團都無法相比的最大優勢。再比如經營和推廣,大劇院也有非常專業的工作團隊。關渤告訴記者,這個團隊中,不僅有專門負責視覺形象設計的,也有負責媒體關系和組織文稿的,還有分工細致的票務銷售隊伍。正是專業的團隊力量使得大劇院制作劇目一路披荊斬棘。
記者 天藍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