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鼙真珈-最沒道行的盜墓者
北宋皇陵被盜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盜掘的,這也是中國帝王陵寢被盜掘事件最悲慘的一次。南宋皇陵實為“攢宮”。即為攢集梓宮。暫葬地。考慮以后遷回河南鞏義祖陵區內,所以棺槨葬得比較淺,盜掘起來很容易。盜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楊輦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為一個出家僧人,本該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無道行,壞事做盡,是出家人和盜墓者里的雙重敗類。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睞的楊輦真珈被任命為江南釋教總攝(總管江南地區佛教事務的官員)。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黃巖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均記載有楊輦真珈盜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輦真珈伙同僧人允澤等人,帶人到陵區。當時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殺了羅銑。
南宋這段歷史是很糟糕的。1127年5月,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至1279年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_爵跳海滅亡,共歷152年。南宋先后有九位皇帝,六位葬于浙江紹興寶山,分別是宋高宗趙構的永思陵、宋孝宗趙奮的永阜陵、宋光宗的永紹陵。末三帝葬在哪,要么失考,要么在異地。由于南宋朝廷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北方,相比于北宋皇陵,南宋帝王陵更為簡單了。楊輦真珈沒有放過一座帝王陵,連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幸免,全部掘開,盜掠去了無數財寶。史書上記載被楊輦真珈盜走的寶物有,徽宗陵的“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銹管”,高宗陵的“真珠戲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齒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獵晴”,度宗陵的“玉色藤絲盤”、“魚景瓊扇柄”,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
在毀陵盜物之外,還有最令人發指的事情。楊輦真珈將帝、后們的骨骸全部掘出,棄之荒野。理宗趙昀是大頭,楊輦真珈將他的頭顱從尸身上取下來帶回北方,鑲銀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將帝后的尸骨收集于臨安皇宮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壓之,名日“鎮本”。對這段歷史,《明史》有詳細記載,“至元間,西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夏人楊輦真珈為江南總攝,悉掘徽宗以下諸陵,攫取金寶,裒帝后遺骨,瘞于杭之故宮,筑浮屠其上,名曰鎮南,以示厭勝,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真珈敗,其資皆籍于官,顱骨亦入宣政院,以賜所謂帝師者……”
南宋皇帝至死也無一人能回到祖陵處,反而遭陵毀尸拋。時人唐玨看不下去,召集鄉人用獸骨置換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將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歸葬原處,重修了皇陵。史書記載了此事,根據《南宋諸陵圖》記載,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詔將遺留在元宮中趙昀的頭顱送回南方,并將其他五帝遺骸遷回攢宮。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