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小沈陽。 中新社發 平白 攝
大獎傍紅人“牡丹”欲“獻身”?
據《上海青年報》報道,小沈陽向“曲藝表演藝術家”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近日傳來消息,稱小沈陽已順利通過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的初評,即將進入分賽區比賽。
盡管中國曲協聲稱評選將一視同仁,但人們很快發現,曲協這次其實非常想把表演獎頒給小沈陽,所以才派出評委幫小沈陽修改作品。記者注意到,一些國家級文化類大獎依靠給名人頒獎以提高自己影響力之風,正在愈演愈烈。
小沈陽作品有問題仍能過關
作為中國曲藝最高獎,能獲得牡丹獎的表演獎,就是公認的“曲藝表演藝術家”了。目前,小沈陽距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了。幾天前,他選送的二人轉作品《王二姐思夫》通過了牡丹獎的初評,很快他就要奔赴山西的分賽場進行下一輪比賽了。
牡丹獎評選方中國曲協的書記姜昆表示,雖然他和趙本山是好朋友,但在初評過程中,小沈陽過關完全靠自己實力。
但姜昆也承認,小沈陽的《王二姐思夫》作品本身還存在問題,“評委已經和小沈陽及作者交換了修改意見”。
可是,這評選就像考試,哪有評卷老師發現了錯誤,和考生一起涂改答案的呢?根據牡丹獎的評選標準,參選表演獎必須做到表演和作品俱佳,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表演得不錯,作品不行,依然無法入圍。如今,小沈陽不僅順利過關,而且還享受了接受牡丹獎評委修改意見的待遇。難怪業內有一種聲音:這明擺著要送獎給小沈陽。難怪半個月前輿論還在為小沈陽的參評資格而爭論不休,現在已經沒人懷疑小沈陽離“曲藝表演藝術家”的稱號不遠了。
事實上,本屆牡丹獎從一開始便頗有爭議。在參評名單中,人們驚訝地發現了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的名字。還有戴志誠,他參賽的表演搭檔正是中國曲協的書記姜昆。
牡丹獎有明星才能提高知名度?
雖然姜昆認為,小沈陽參評并通過牡丹獎初評沒有什么問題,但一個關鍵問題是:牡丹獎其實很需要小沈陽。
初評結果公布后,就有網友感嘆:如果沒有小沈陽參評,誰還去關注牡丹獎?所以讓小沈陽過關并不斷地見諸報端,這對提高牡丹獎的影響力無疑是有好處的。
回顧近年來,給名人頒獎正在成為某些文化類大獎進行自我宣傳的一種方式。比如兩年前茅盾文學獎頒給了麥家,這件事至今仍有爭議。人們的質疑集中在:其一,麥家的“敵情小說”是典型的商業化路子,這與一直給純文學評獎的茅盾獎的定位不符;其二,麥家獲獎時,由他的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暗算》正在熱播,給大紅大紫的麥家頒獎,似乎也不是一貫以嚴肅著稱的茅盾獎的風格。但是,茅盾獎最終還是給了麥家。人們后來才恍然大悟,有那么多讀者因為麥家才重新知道了茅盾獎,這是一個策略問題。
如果這次小沈陽如愿以償地獲得牡丹獎,他當然樂于接受,因為這本身就是他的追求。但記者也聽說過這樣的事:某獎的評委會送給某名人一個大獎,結果名人并不買賬,他認為這好比那些通報“獲了大獎”的虛假廣告,其實里面另有目的,所以拒絕領獎。想送獎而送不出去,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悲哀的事。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副教授王曉漁,就此表示,一些文化大獎之所以現在聲音如此之衰微,就是因為在過去的評獎中,他們已經失去了權威性,F在想通過給名人頒獎來提高聲譽,無疑會陷入“以非權威來挽救權威”的可怕境地,其結果,只能使大獎越發變得自娛自樂,在公眾心目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弱,直至被徹底拋棄。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