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膠》熱了,《蝸居》火了。作為原著作者兼同名電視劇編劇的六六,當然也紅了。
為什么叫六六?并非在家中排名第六,也不是她本人對6這個數字情有獨鐘,僅僅因為她給自己取了個自嘲的網絡筆名:“少婦六六”。意思是少婦閑來無事,到網上溜溜。后來網友圖省事,直接叫她六六,并且一直延用到了今天。至于生活中的大名張辛,卻反而鮮為人知了。
“溜溜”也不是真的隨便在網上“溜溜”就拉倒了,她喜歡泡到論壇發帖寫小說。每寫一段就會有同步看帖的網友跟帖鼓勵或拍磚。一部小說寫完,讀者人氣也到位了。玩票性質的第一部小說《王貴與安娜》,是以自己的父母親為原型講的故事,敘述平白干凈但字里行間滿溢生活趣味。 “六六”也藉此在網絡上成名。
等到《雙面膠》《蝸居》“落地”變成白紙黑字的作品,“六六”的名字前已然掛上了“作家”頭銜。其實從開始寫作以來,她一直在從事幼教職業。至于每部小說的寫作時間,也短得令人咋舌:寫《王貴與安娜》耗時15天,《雙面膠》寫了30天,長篇小說《蝸居》花了40天。
隨便“溜溜”的寫作,能輕易達到如此境界,也只能說,六六寫得還真不是一般的“順溜”。
寫上海故事的“新上海人”
記:您筆下很多故事和主人公都跟上海有關,是否跟您母親是上海人有關?作為一個非“上海籍”作家,您怎么能寫出那么多富有上海細節的小說的?
六:我常年在新加坡和上海兩地定居,我既是新加坡的新移民,也是上海的新移民。我現在在上海還租著一個小平房,30多平方米,趴在上海的草根群眾中體驗生活。我覺得上海這個城市現在非常有活力,原因是它非常的寬泛,容納度非常高,任何一個人可以進入這個社會。
記:看了您的幾部作品,覺得您筆下的上海主人公有時候“很上海人”,有時候又“很不上海人”,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六:這個問題我還真沒遇到過。因為我的小說都是在論壇里寫的,我習慣一邊寫一邊看到有人獻花或者拍磚,要是打開一個文檔,我會不知道怎么下筆。我的讀者拍磚主要說的是我寫的硬傷,比如我寫車子調頭360度,就有讀者說,那不是轉了個圈接著跑嗎,應該是180度!另外我覺得,“很上海人”和“很不上海人”的說法可能有些局限了吧,上海人有共性,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
“不靠譜”也“靠譜”的寫作
記:您曾說“作家是個不靠譜的職業”,而您現在卻成了這個不靠譜職業中的一員,還讓大部分讀者覺得您的作品挺靠譜的。請問,這個不靠譜的職業給您帶來了哪些靠譜的影響,又帶來了哪些不靠譜的影響呢?
六:靠譜的影響是我的作品出版后比在論壇里有更多的讀者閱讀,肯定也好,爭議也好,對作品來說都是好事;不靠譜的影響是我出名了以后,有關我的婚姻、愛情的八卦我都得從媒體那里知道了。我自己的事別人都比我更清楚,哈哈。
記:您的第一部小說《王貴與安娜》,是什么觸動您寫這個題材的?之后,又是什么因素讓您一部接一部地寫下去的?
六:當時我剛剛到新加坡,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求職無門,后來我很高興找到了我的職業歸宿,當幼兒教師。我當時想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父母那代人的愛情單純、簡單,少受物質牽絆,深深地打動著我,我想把它寫下來。當時也沒想到要出版,就是玩票性質的在論壇里貼。
記:網絡上對您的評價是“繼張愛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華裔女作家代表”,對此您怎么看?
六:和她們并稱我當然不敢茍同了。這只是個說法,不必當真。
與寫作“無關”的“有關”職業
記:您大學學的是貿易專業,畢業后從事的是幼兒教育工作,然后又多了一種職業身份:作家。為什么畢業后沒有選擇貿易工作,而是從事了幼兒教育,現在又成了暢銷書作家?
六:這說來就話長了。我學貿易,畢業后也做了一段時間的貿易工作,而且當時我發現,做貿易不是一定要騙人才能賺到錢的,我就對客戶很誠實啊,把企業的實情告訴客戶,他們都很信任我,我也賺到了錢。
后來因為要和我老公去新加坡,就開始了求職生涯,也經歷過很多坎坷。做幼師,我覺得我找對了方向。我在新加坡很受歡迎的,很多家長孩子還沒出生就和我預約說我家寶寶一定要請你當老師,你給我留著號啊。
寫作是我的興趣,我小學時作文就是范文,后來也是不斷投稿。當時我沒想到要當作家,我想一直做我的幼兒教師。后來因為工作太辛苦我有段時間身體受不了了,心臟早搏,我是含著淚辭別了我所有的學生。
記:您不需要“賣文”為稻粱謀,這是否給您的作家一職提供了很多自由的空間?
六:我是個比較追求自由的人,我真正寫作的時間并不長,一部小說兩個月就寫完了,我觀察生活的時間更長一些。而且新加坡是一個不會有太多文字上的束縛的國家,我又是習慣在網上寫作,所以自由度更大一些。
記:有一天,如果不想寫東西了,您會去選擇另一份全新職業嗎?
六:我會繼續做幼兒教師。
更青睞小說的影視“編劇”
記:電視劇對您的作品知名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您對這種“寫而優則拍”的結果怎么看?
六:藝術形式不同,所以呈現的效果就不同。我曾經說過,一個作家最希望看到的一定是他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閱讀。
記:《王貴與安娜》、《雙面膠》等作品呈現小說式敘述,到了《蝸居》已經有了適合于影視劇改編的戲劇沖突和文字畫面感,是否受到了影視改編需要的影響?
六:這幾部作品都是我先寫完小說,后改編成劇本的。我寫的過程中,并沒有刻意去想怎樣才能在電視劇里更好地呈現出來。因為小說的創作是非常個人的、自我的,而劇本和電視劇是很多人心血的結晶。我覺得《王貴與安娜》和《雙面膠》好像戲劇沖突也不少吧。
記:電視劇版《王貴與安娜》《雙面膠》《蝸居》,是否完全表達出了您小說所要表達的東西?您認為,電視劇是削弱了小說精髓,還是完善了小說?對于小說和電視兩種不同樣式的作品版本,您更滿意哪一版?
六:我從來不看自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像是一個瓜農,種出瓜來就已經完成我的任務了。你讓我去把西瓜雕成一個燈籠,我出于義務也可以做,但這就已經不是我的專長了。再讓我去欣賞它,我覺得我還沒有那么自戀。因為我的小說改編劇本都是由我來做的,所以我想也就無所謂削弱還是完善我的原作這種說法了。
小說和電視劇對比的話,要從創作過程來說,我當然還是更喜歡小說,因為更隨心所欲一些。
平視草根生活的“草根”作家
記:您筆下的主人公,活法平凡瑣碎,貼近現實,又真實得“與時俱進”,而您本人在國外旅居多年,您怎么去發現別人的生活,獲得那么多生動而真實的細節?
六: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草根,我不習慣去以俯視的姿態去觀察生活,我喜歡趴在人民群眾里平視。我在上海租的房子就很便利,三分鐘之內有銀行,五分鐘之內有菜場,兩分鐘之內有公交,很愜意啊。我和鄰里、房東的關系都處得非常好,我都不舍得搬走。
記:您作品中多半是講述家長里短的故事,又以夫妻沖突、婆媳矛盾等為主。以《雙面膠》為例,很多讀者甚至覺得您寫的就是您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您婚姻穩定,婆媳和諧。給讀者講一講與作品截然不同的您的生活狀態吧。
六:我是個幸福的女人,有個幸福的兒子和一個幸福的老公。
記:被外界稱為婚戀專家的您,對家庭幸福有何見解?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圓滿,您有何高招?
六:沒有一個婚姻是一帆風順的,我覺得吵嚷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在家庭中,男人和女人的相處之道是:男人要學會將心比心,要學會感恩;女人要以寬容為主吧。
本報記者 姜小玲 李君娜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