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國民議會對法國歸還16個新西蘭毛利人頭骨一事進行投票表決,以幾乎全票贊成的結果通過歸還。然而,由于這16件頭骨屬于法國國家藏品,即公共物品,將其歸還意味著違背了法國長期堅守的“公共物品不可轉讓”原則,因此在其國內引發了很大爭議,并讓文物界頗感恐慌。
頭骨追索頗多周旋
根據毛利人的信仰,頭骨屬于圣物,主人在世時將其頭顱砍下是神圣之舉和無畏精神的體現,而非野蠻行為:如果祖先的靈魂重歸故土,后人將獲得尊嚴,且會受到祖先的保護;若頭骨沒有下葬,其主人的靈魂就會因之受到懲罰而一直流浪。但是,在殖民主義時代,西方收藏者只把這些珍貴的頭骨看做戰利品和稀缺商品,將其作為賺取財富的工具。法國國會議員米歇爾·泰伯若特就曾說過,這些頭骨有可能是專為進行“骯臟的交易”而砍下的。
據了解,毛利人頭骨大概有500多個,散布在世界各地。新西蘭政府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走上了搜尋、索回毛利人頭骨之路,搜尋工作已是大海撈針,索回頭骨更是難上加難。憑借信仰的力量和對祖先負責的態度,新西蘭人在舉步維艱的追索道路上義無反顧,至今已成功索回322個毛利人頭骨,并在1992年就正式向法國政府提出了索回申請。
法國魯昂市市立博物館在1875年收藏了一個由私人捐贈的、用防腐香料處理過且帶有紋飾的毛利人頭骨,該市社會黨議員瓦萊麗·富爾內隆是關于歸還頭骨法案的最早倡議者。事實上,這項提案早在2008年就已提交給了議會,并于去年6月獲得參議院的通過。
然而,面對新西蘭人的合理請求,法國政府一直以違反本國文化遺產的有關原則為由拒絕,并以拖延、不作為的方式與新西蘭政府周旋。譬如魯昂市市政府于2007年10月向有關部門申請啟動頭骨返還程序,卻被司法機關以違反文物降級訴訟程序為由予以駁回。這讓富爾內隆忍無可忍,她指責法國政府行動遲緩,并曾試圖越過法國政府直接與新西蘭溝通,希望通過歸還頭骨加強與新西蘭的文化交流。新西蘭政府也曾自費派出工作組前往魯昂與有關方面接觸,希望能索回頭骨。在新方的壓力和法國國內一些人士的積極推動下,法國政府終于在2009年啟動了文物返還程序。
歸還文物爭議不斷
法國于2002年出臺的博物館法對“公共物品不可轉讓”原則進行了明確的解釋,即由公立博物館收藏的物品為公共物品,具有“不可轉讓性”。由于16件頭骨都已經被法國編上文物號,變成了國家藏品或者說公共物品,將其歸還就意味著違背了法國的“公共物品不可轉讓”原則。
不過,其博物館法并沒有將此原則定為不可逾越的鐵律,而是表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將某些已經列入級別的文物(捐贈、遺贈和國家出資收購的物品除外)從“國家藏品”中剝離,即“文物解級”。
法國在該法律框架下于2003年成立了國家藏品科學委員會,其成員大部分為專家學者,也包括國家和地方議員,職責是為公共物品持有者提供有關文物解級方面的咨詢和建議。法律規定,“文物解級”要盡可能降低其對“公共物品不可轉讓”原則的影響,且必須得到該委員會成員的一致同意方可執行。種種約束和限制使得文物解級成為極為特殊的事件,到底應當遵循哪些原則至今尚沒有明確規定,往往需要長期的研究和討論來決定,這就形成了法國與一些文物原屬國在文物返還問題上的桎梏。埃及政府曾以中斷與法國在考古領域的合作為“要挾”向法國索回了一些壁畫殘片;南非政府也經過長達7年的外交談判和多方施壓才向法國索回了被稱為“南非維納斯”(一個名為薩拉巴特曼的女人)的遺骸。為此,國家藏品科學委員會計劃于2011年向議會提交文物解級原則的研究報告,爭取做到有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返還新西蘭毛利人頭骨與以往有所不同,其涉及的是一類文物而不是某一件特定文物,這在法國返還文物的歷史上開創了先河。而且,此次通過的法律規定國家藏品科學委員會必須在有關方面提出索回文物申請之日起一年內,提交相關報告和建議,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限期地拖延,這無疑將大大縮短追索和返還文物的時間。
歸還毛利人頭骨一事在法國引發了很多爭議。該事件是否開啟了法國返還文物的大門?面對國內文物界的恐慌和國際社會的種種猜測,法國文化部部長密特朗表示,此次文物返還屬于特殊情況,不能與其他國家要求法國歸還文物的事件混為一談。因為這些頭骨不是博物館收藏的普通物件,而是同薩拉巴特曼的遺骸一樣是人體的遺留,歸還舉動是出于對人的尊重,這正是法國社會核心價值的體現。
在16件需要歸還的頭骨中,有7件藏于法國蓋·布朗利博物館,返還事件讓該館“損失”慘重。但該館館員也附和著部長的聲音說,此次文物返還的唯一理由是因為其涉及到一個特殊的、神圣的文化,就是毛利人文化。
盡管官方有意把返還所涉及的文物范圍縮到最小,還是無法阻止人們浮想聯翩。譬如,有人會問:盧浮宮藏有很多埃及木乃伊,這些也是人體遺留,對于埃及人來說一樣是圣物,有諸多象征意義,它們是否也該回家呢?面對這樣的疑問,盧浮宮的工作人員至今三緘其口。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教 瑩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