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廣東省文物局獲悉,明代沉船“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水下考古隊在抽取沉船上層覆蓋淤積物的過程中,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組木質沉船隔艙板,隔艙板之間發現一摞摞碼放整齊的瓷器。
據水下考古隊領隊孫鍵介紹,從5月1日開始,天氣狀況有所好轉,“南澳Ⅰ號”水下考古工作重點從外圍和表面散落文物的采集轉向沉船區域內沉船船體及船載文物的發掘。
目前,水下考古隊在沉船中部已經通過抽泥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組木質沉船隔艙板,隔艙板之間間隔約為1米,其中一塊已經清理出長約4米的一段,隔艙板之間還清理出碼放整齊的一摞摞瓷器等文物。
孫鍵說,目前見到的文物種類主要是青花瓷大盤,也有少量碗、缽、杯及金屬凝結物,其中青花瓷大盤和帶蓋青花瓷缽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質比較厚重,青花顏色不太鮮亮,發灰或者發黑,無論人物還是花草圖案都比較隨意,器表施滿釉,底足粘有細砂,即“砂足器”,屬于外銷瓷中的常見類型。
同時,沉船表面及外圍散落文物的采集工作仍在繼續進行。截至5月9日,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復原文物已達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類型仍然是外銷瓷器青花瓷大盤、碗、缽、杯、罐、瓶等,此外還有釉陶罐、鐵鍋及銅板等。
“南澳Ⅰ號”沉船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東南三點金海域的烏嶼和半潮礁之間。2007年5月因南澳縣漁民的生產活動發現沉船遺址的準確位置,從出水文物初步推測為明代晚期。“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項目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實施。(記者賴少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