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大學錢乃榮教授、《上海戲劇》胡曉軍主編、上海昆劇院著名小生演員張軍的幫助下,本報記者日前在位于上海近郊的古鎮朱家角譚盾工作室采訪了上海世博會文化大使、音樂家譚盾。
在采訪之前,記者聽過譚盾的交響樂作品《地圖》;看過譚盾配樂的電影《臥虎藏龍》;欣賞過譚盾創作的歌劇《茶》。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譚盾的音樂作品,那就是“非同凡響”。像譚盾這樣一位充滿藝術靈性與非凡才華的音樂家,想必與“普通”二字不搭邊兒。然而,見到譚盾本人,記者才發現,原來享譽世界的樂壇才子衣著簡樸,性格隨和,笑容親切,根本沒有所謂“藝術 家 ”的“范兒”。譚盾言談舉止氣定神閑,坦誠率真。談起心愛的音樂世界,譚盾的表情立刻生動起來。
談世博會實景昆曲《牡丹亭》:樂隊只用一簫一笛一古琴
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演出項目之一,園林實景版昆曲《牡丹亭》別具一格。譚盾擔任該劇的制作人兼藝術總監。就在朱家角的一座古典園林里,譚盾與幾位藝術家一同嘗試創作國內第一部園林實景版昆曲《牡丹亭》。站在園林里現場指導排練的譚盾,常常感嘆園林如此之美,昆曲如此之美。他的創作初衷是一定要向觀眾傳達出這種美妙的心靈感受!
“我與好朋友 ‘昆曲王子’張軍、舞蹈家黃豆豆一拍即合,想把昆曲經典《牡丹亭》搬到古典園林里來演,我們相中了朱家角的課植園。昆曲聲腔的婉轉迤邐與園林的曲徑通幽異曲同工,況且昆曲誕生之初,就是在園林里演出的。在音樂方面,我想繼續進行大膽的嘗試,我指揮過上萬人的大樂隊,卻從沒敢用過一簫一笛一古琴組成的樂隊!這太有挑戰性了!”譚盾感嘆道。記者應邀來到課植園排練現場,譚盾不斷嘗試請昆曲演員變換位置進行表演,他非常興奮地體驗著演員聲腔隨空間位移而產生的微妙變化。他不時地回頭問記者:“聽出來了嗎?每一秒的聲音都在變! ”
這部園林版《牡丹亭》的開場始于琴簫之間似有若無的呼喚……譚盾如此闡述該劇的音樂創作理念:“長久以來,我們聽慣了立體聲,聽慣了劇場空間里高科技營造出的樂音。我們不妨轉換一下,在有機環境里聽聽有機音樂,重拾被我們忽略太久的美妙聲音。啾啾的鳥鳴聲、潺潺的流水聲、風吹樹葉沙沙的聲音……匯成了一首多么美妙的音樂!園林就是樂器,流水為琴,山石為缶,花鳥吟唱,風吹草動是交響。我們極簡的樂隊與這些自然的聲響巧妙融合,會給現場觀眾帶來從未體驗過的感受。 ”把昆曲演出回歸到古典園林,不用任何擴音設備,展示“有機”的聲音,無疑是該劇音樂方面最特別之處。然而,一部昆曲的音樂果真可以用一根簫、一支笛、一把古琴來完成嗎?譚盾自信地回答說:“旦角的一個拖腔、一個轉身,就好比中國書法瀟灑的一筆。寫意,卻內涵豐富。而一把古琴、一根簫、一支笛,也能營造出這樣的意境。無中生有,少中見多,從極致簡約中看到意象豐富。 ”譚盾告訴記者,在室外的空間里,一根簫的樂音可以在若干點上產生層次豐富的回聲。
簫聲從小船上傳來,琴音從假山上飄來,杜麗娘在亭子里吟唱,柳夢梅在假山石下拾畫。這可不是舞臺上的虛擬場景,而是園林里實實在在的畫面。當記者問及園林實景其實就是最大的寫實,這是否與中國古典戲曲的寫意特征相悖?譚盾回答說:“如何處理實與虛的關系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如果說,以往在劇場里上演的昆曲《牡丹亭》是在虛中求實,那么,園林實景版則是實中有虛,虛實相生。你已經聽到,這部劇的音樂完全具有寫意性,而其他方面的寫意特征,我現在還得保密,等到6月初公演時謎底就會揭開。屆時,觀眾將會體驗到我所說的虛實相生所產生的極致之美。 ”400年后,我們該怎樣還原湯顯祖那個至純至美的《牡丹亭》?譚盾告訴記者,天、地、人之間的和諧統一正是園林實景版昆曲《牡丹亭》的核心所在。
譚盾曾有三次與昆曲有關的創作經歷,第一次是1982年,與京昆表演藝術家楊春霞一起創作了電子音樂版昆曲《游園驚夢》;第二次則是與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美國導演彼特·塞勒斯一起合作,為表演藝術家華文漪主演的話劇《游園驚夢》作曲。而對于這第三次,譚盾認為是從本質上回歸昆曲,回歸湯顯祖,回歸《牡丹亭》。
談北京奧運會標題音樂:音樂雖短難度很大 共播放1.8萬次
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播放次數最多的樂曲,并不是主題歌《我和你》,也不是眾星合唱的《北京歡迎你》,而是不被人注意的“標題音樂”。所謂標題音樂,就是一個凸顯主題性的音樂基調。譚盾創作的這個標題音樂曾出現在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上,在運動員領獎時更是不停地滾動播放。據統計,這段音樂在2008北京奧運會期間一共播放了1.8萬次。譚盾坦言,創作這段短短的音樂,所承受的壓力之大難以想象。國際奧委會當初給他提出的作曲要求很明確,既要激動人心,又要百聽不厭。如此大的創作難度令譚盾幾度想要放棄,但最終他還是圓滿完成了任務。這段標題音樂,譚盾創作了半年之久。
譚盾說:“音樂創作的考量是全方位的。我所理解的北京奧運會的標題音樂應該匯集喜悅、成功、榮譽感、振奮人心這些元素。標題音樂要起到給運動員和觀眾以引導的作用,運動員們一步一步走上領獎臺是多么不容易!而到達那里之后,他們還要朝著更高的目標繼續走下去。我在創作中,極力讓《金聲玉振》這段標題音樂傳達出情感與精神力量! ”
談《臥虎藏龍》配樂:說服李安將胡琴換成大提琴
譚盾為電影 《臥虎藏龍》配樂,一舉摘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凡是看過《臥虎藏龍》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會對該片的音樂留下深刻印象。川劇打擊樂與大提琴共同演繹著優雅、神秘與傷感。
但觀眾有所不知,關于是否用大提琴演奏該片的音樂,起初譚盾與李安導演爭論不休。譚盾堅持這部影片的音樂一定要加入馬友友的大提琴。譚盾的這一想法讓李安有些吃驚,因為按李安的想法是用胡琴作為主奏樂器。譚盾不慌不忙地解釋說:“任何東西都需要有一個脊梁骨,其他東西是靠這個脊梁骨串起來的。好比一串可口的羊肉串,可能由羊肉、洋蔥以及辣椒粉等組成,如果這些東西不是串在一起,而是分散開放在那里,就沒人會拿起來單獨吃。馬友友的大提琴就是這樣一根脊梁骨。雖然胡琴兼具表現力與感染力,但在《臥虎藏龍》中,大提琴低沉優雅的音色比胡琴更適合表達影片的獨特韻味以及內在的情感力量。 ”后來,李安被譚盾說服了。于是,原本屬于胡琴的演奏部分,被換成了大提琴。
早在大學時代,譚盾就與電影音樂結下不解之緣。他的首部電影音樂作品是為名導李翰祥的名片《火燒圓明園》配樂。不過,譚盾稱,《臥虎藏龍》真正圓了自己創作電影音樂的一種浪漫夢想。在《臥虎藏龍》之后,譚盾又應邀創作了電影《英雄》《夜宴》的主題音樂,從而構成了譚盾武俠音樂三部曲。
在為《英雄》配樂時,譚盾的創意靈感再次剎那閃現。張藝謀提出想要那種飽含滄桑的音樂,他問譚盾:“你用什么來表現? ”譚盾輕松地回答:“我把帕爾曼那把小提琴給調低八度。 ”音樂家帕爾曼使用的小提琴是世界上現存最貴的小提琴。最終,大膽的譚盾沒能動了愛琴如命的帕爾曼的那把名琴,他只好把一把中國小提琴調低了八度。原本富于細膩浪漫風格的小提琴,經過譚盾這樣大膽地一調,就奏出了那種嘶啞的、蒙古長調的味道。于是,《英雄》的音樂打動了張藝謀,也打動了觀眾。
譚盾透露說:“雖然結果都很和諧,但是創作過程中卻充滿了尖銳的碰撞。我從來沒有試圖去迎合誰,我覺得,不如把這叫做我與李安、張藝謀、馮小剛之間的一種融合。我要特別感謝他們三位給予我的寬容和信任,他們讓我體驗到創作電影音樂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
本報記者 王臻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