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石景山區模式口地區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大雄寶殿內保存了完整的明代巨型壁畫,十分罕見。其精美程度和藝術價值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相媲美。
法海寺壁畫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墻,東西山墻和后山墻壁,共十舖,面積236.7平方米,所繪內容是佛眾菩薩、二十諸天、飛天仙女、動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壁畫是由當時的宮廷畫士官宛福清、王恕,畫士張平、王義、顧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15人所繪。
法海寺壁畫是我國明代壁畫之最,是我國元明清以來現存少有的由宮廷畫師所做的精美壁畫,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在壁畫方面的代表,與敦煌、永樂宮壁畫相比各有千秋,并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相媲美,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題材上,法海寺壁畫突出體現了我國古代繪畫繼承傳統與時代創新的藝術特色。如佛教繪畫二十諸天《帝釋梵天圖》,是在唐代形成的一種佛教題材模式。法海寺壁畫中所繪制的二十諸天模式,完全保留了原來的密宗體系,具有典型的唐代傳統,但是在繪法上,又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創造和表現了明代人物的氣質與內涵,使人物與動物塑造突破了僵硬的傳統表現模式。
法海寺壁畫在繪制技法上采用了傳統的重彩設色和難度很高的瀝粉堆金的技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運用了貼金、混金、描金、撥金等多種用金的裝飾技法,這在國內壁畫中是僅有的。
復雜而精細的繪制技法,使法海寺壁畫精美絕倫。在人物的刻劃上,壁畫中各類人物的形象神態、服飾衣冠、動物的神情、毛發,無不精細入微,惟妙惟肖,并突出體現了佛教人物的內心世界,它的顯著特點是塑造了諸佛的外部威嚴與內心悲憫相統一的形象,達到了刻畫佛教人物藝術的最高境界。如壁畫中的四大天王分別有金黃、綠色、青藍色、紅色四種面色,各自眼神完全不同,人們很容易感到他們忠厚、老練、剛強、智慧等不同的性格。而“二十諸天禮佛護法圖”中,一只狐貍耳朵里的毛細血管都清晰可見。壁畫中的水月觀音圖里,畫師以傳神之筆畫出表情溫和、形態端莊的觀世音,給人以出世超凡、清晰明凈、和藹可親的感覺。觀音身披的薄紗,被繪制得輕盈剔透,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專家更是指出,法海寺壁畫人物的各種手部姿態的表現“與同時期西方美術史上出現的維納斯手部表現相比照,兩者可以說各有千秋”。不同于西方繪畫通過進一步描繪維納斯手部的肌肉組織,來豐富手的總體藝術感受,明代法海寺壁畫僅通過極其簡單的幾根線條,不僅把手的豐滿、優美姿態勾畫出來,而且讓人感到有活氣和立體感。
法海寺壁畫堪稱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專家們曾仔細查看法海寺壁畫的真跡,竟然沒有發現一處廢筆。而像國內其他地區的壁畫,甚至包括非常有名的敦煌壁畫,部分作品上都會有再次修改或技法不夠純熟的現象。
法海寺壁畫歷經560多年的風雨歲月,至今其畫面不剝裂,墻面不脫落,可見壁畫的繪制與墻面的制做工藝之高超。而歐洲十五世紀的壁畫都有不同程度的脫落和剝裂,在這一點上,西方壁畫是無法比擬的。
法海寺壁畫在我國壁畫藝術史中,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最高水平,是我國明代壁畫之最,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相媲美,在國際同期壁畫中占有突出地位。
姜楠 祁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