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名人還是爭“政績”
“名人故里”之爭,實質(zhì)上是利益驅(qū)動下的資源經(jīng)濟博弈
帝堯故里之爭,從2006年開始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和長治市長子縣之間展開。你修堯陵,我搞論證,雙方忙得不亦樂乎。在雙方未決勝負之時,山東的菏澤市、定陶縣、曲阜市,河北省順平縣、唐縣,浙江省蘭溪市,湖南的桃源縣、常德市等地都加入了這場“故里之爭”。
不僅是爭出生地,連墓地也爭。曹操墓地之爭沸沸揚揚之時,某位市長講道:“曹操墓地之爭,能給本地帶來4.2億元收入。”可謂是一語道破了爭名人的天機。
于是,有評論說名人故里之爭,實質(zhì)上是利益驅(qū)動下的資源經(jīng)濟博弈。每挖掘一個名人故里,就可以開發(fā)一個旅游景點。名人故里以及相關開發(fā),會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收入。
再往深一層,名人故里之爭是對品牌的爭奪,地方希望通過名人、通過文化,來營銷這個城市、這個地方。于是乎“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到處安家,女媧遍地開花,諸葛四處顯靈”,公眾對此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唐際根,最近因為曹操墓的爭議而成了新聞人物。對于現(xiàn)在的“故里之爭”熱,他認為,很多地方參與到名人故里之爭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有可能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過對遺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優(yōu)化當?shù)丨h(huán)境。唐際根認為這三方面都是引發(fā)“名人故里和古遺址歸屬之爭”的無形之手,因為它們最終都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政績”。
爭奪名人故里,修復名人故跡,大搞紀念活動,吸納海內(nèi)外華人投資,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正是這種巨大的經(jīng)濟空間,使得各地樂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為這些“文化戰(zhàn)”背后的推手。
伴隨著名人故里之爭的愈演愈烈,反面人物、小說虛構人物也成了香餑餑了。山東陽谷縣和臨清市就各自開發(fā)了《金瓶梅》文化旅游區(qū),安徽人則建起了《金瓶梅》遺址公園。
據(jù)《法治周末》記者了解,歷史名人爭奪戰(zhàn)消耗巨大。有些地方為了在爭奪戰(zhàn)中弄出有力證據(jù),不惜大興土木,弄出許多人造的歷史遺跡和景觀園區(qū)。有的地區(qū),請專家找學者,搞論證會研討會。有的地方在電視、廣告上大做文章……不一而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