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四月間,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專家們又一次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查閱與新編《清史》相關的清代檔案文獻。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清代地理志方面的重要資料。
七年多來,清史纂修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項目初稿已完成約70%。修編史書,采集檔案必不可少。據不完全統計,存世的清代檔案共有 2000多萬件,分藏于海內外。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約40余萬件清代文獻檔案。這些清宮密檔,自然也成了清史編纂專家們的重點查閱對象。
學者不遠千里而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鄭永昌先生告訴《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記者,故宮院藏有一些關于清代地理的重要檔案資料。這部分文獻在不久前剛剛被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專家們所查閱。
據悉,自2002年底,清史纂修工作啟動以來,編纂工作一直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根據清史編纂委員會的編纂規劃,新編《清史》共有五部分:通紀、典志、史表、傳記、圖錄,計92卷。經過5年的項目研究和撰寫,《清史》編纂工作取得初步成果,項目初稿已完成約70%。2009年5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啟動了對初稿的審改工作。
歷代修史都十分重視檔案文獻利用。多年來,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專家們曾經多次到臺北故宮查閱清代檔案文獻。有些專家幾乎“年年都來”。新編《清史》內容廣泛,專家們的查閱范圍涉及到清代社會經濟、天文、地理、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有時甚至細致到清代糧價等資料。
被這些清宮密檔吸引的專家遠不止于此。據鄭永昌介紹,臺北故宮方面接待的學者除了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外,還有許多不遠千里而來的國外學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套非常重要的學術文獻——《滿文原檔》。很多國外學者特別來到臺北故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看看它。“尤其是日本學者,他們對這套書特別有興趣。”鄭永昌說。
學者們為什么對這套40大本的檔案如此著迷?原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的滿文資料,所使用的語言其實并非原始的滿語,而是經過皇太極改良的新滿語。而《滿文原檔》所使用的仍是舊滿語。它完整記錄了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皇太極如何在關外壯大、建立清朝的過程,是研究早期女真人的關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資料。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僅有這一套。
鄭永昌說,現在有很多人還在學習滿語。對于研究清史的學者,僅僅懂漢語還不夠。從清代檔案可見,漢文雖然占絕大多數,但也有滿文、蒙古文書寫的資料。而且,很多漢文資料從滿文翻譯而來,在翻譯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錯誤。要了解歷史的真相,看懂最原始的文字資料很關鍵。這也是很多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特別重視滿文檔案的原因。
昔日深藏大內、高度機密的清代檔案文書,現今已可公開展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密檔——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展”,每三個月輪換一次展品。珍貴文獻所呈現出的大清王朝二百余年的政治秘辛、宮廷生活、君臣關系以及朝代興衰,始終讓興趣濃厚的觀眾每行于此,久留不去。
查檔程序簡潔不需付費
對于世界各地“奔”著清宮檔案而來的學者,臺北故宮方面表示十分歡迎。他們借閱檔案的程序也非常簡潔。
據鄭永昌先生介紹,查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提閱檔案資料。如果是一般的典藏,“隨時來,隨時歡迎”;如果是一些院藏的國寶級文物、特殊檔案,則需要預先向院里申請。由故宮方面的工作人員進行一些相關的公文流程,等院長簽準,才可以提件。
第二種方法是通過電腦查閱。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更有效地借助它們進行學術研究,臺北故宮的很多藏品已經陸續進行了電子數字化。也就是說,將藏品資料在電腦中形成資料庫。通過電腦查閱資料庫,就可以直接看到原件的原真影像。這樣,既減少了提閱文物的次數,也減少了實際調閱檔案所花費的時間。
申請調閱文件是不需要任何費用的。除非是需要復印或者將相關資料用作出版,可能會涉及到復印費以及版權費的問題。
本報記者/徐小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