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的出路在服務業和集體企業
既然全民所有制不需要那么多人,大量上山下鄉的青年人的就業出路何在呢?耀邦同志認為:
“我們的同志們要徹底想清楚這個道理,就是搞輕工業、就是搞手工業,就是搞服務行業,我們有許多同志思想不對頭,把服務業搞臭了,手工業低人一等,服務行業更低人一等,集體所有制又低人一等。”
在耀邦同志看來,以上這些行業可以容納大批的勞動力,而且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也是很大的。他說:
“我覺得我們現在有許多集體所有制實際上比我們全民所有制企業進步得多,積累多,對國家貢獻大。他們自負盈虧嘛!他們的勞動生產率高嘛!所以我主張要徹底為手工業恢復名譽,為集體所有制恢復名譽,為服務行業恢復名譽。”
過去,人們把公有制企業里的分配方式,如生產定額、平均主義、鞭打快牛等做法形象概括為大鍋飯、鐵飯碗。耀邦同志認為這種現象的背后,還有國家體制方面的原因。他說:
“一說就業,就講廠房、投資、全民所有制,這不行嘛。不要強調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本來應當是先進的,但我們搞起來卻比集體所有制落后,吃大鍋飯。”
“過去宣傳不夠,說國營比集體先進,集體是半社會主義,自己背個包袱。現在少搞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比集體所有制落后很多。要批評全民所有制‘鐵飯碗’,吃社會主義。”
如果脫離了生產力、經濟基礎的客觀現實,認為大公就是社會主義,小公就是半社會主義,個人就是資本主義,那就太幼稚、簡單了,正如耀邦同志所言,不經意中自己背上了越來越重的包袱。
6月15日,他又提到北京新大北照相館:
“北京新大北照相館,青年組織起來,利用早晚在露天引客,自由選景,態度很好,郵寄不要錢,顧客很多,一天賺五元錢,等于十三級干部。放手搞,自負盈虧,搞點稅收。”
他反問,“服務不光彩?集體所有制企業為什么不光彩?”
他對一件來料加工的合同未能簽署,痛心疾首:
“今年美國的商人想加工眼鏡架子,要同我們訂加工六千萬副的合同。他送原料來,結果回答人家我們辦不了。這種現象聽了叫人痛心。一方面有大量人待業,一面好多事情沒有人干,飯館、旅館、理發、縫衣服,多呢,現在縫衣服排隊,多的要等半年。”
我還記得為知青、青年人就業問題,耀邦同志在家中的院子里和北京市政府領導葉林、王純同志互相交談過。王純同志談到,北京就業門路很多,真正利用起來,人還不夠,青年人是寶貴財富,其創造的財富更多。我在一旁聽到,都十分驚訝,心想,“就業問題不是天大的難事嗎?他是不是在說大話?”我記得,耀邦同志還去考察過天安門廣場觀禮臺下為知青開辟的營業點,參觀后,據說他心情并不好,他希望青年人應該腳踏實地,對現在的就業應有長遠打算。
體制改革不搞不行
經濟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要生存,就要生產,要消費就要就業。一個社會不能解決就業問題,上層建筑就要考慮經濟體制和經濟關系的變更,這就是改革。如果就業問題引起全社會矛盾的激化,上層建筑還紋絲不動,就將引起動亂或革命。
耀邦同志從就業和一系列的問題開始認識到這一問題,他說:
“我們過去搞了很多盲目性。多少年一手要投資一手減任務,不知浪費了多少錢。搞了三十年,家當可不少了。固定資產除了美國、蘇聯,我們占第三位。但有許多廠子不能開工,產品不對路,浪費驚人。已經吃不飽的地方,還要建新廠子,有的如輕工業,卻不投資。現在老百姓買東西要求高了,不光布匹、的確良,許多地方要收音機、自行車、電視機、錄相機,這些東西又不投資。有些東西不要多少錢可搞上去,不搞。不調整不行⋯⋯。”
“我們要革命就得改革,經濟體制、財政體制要改革,干部體制也要改革,不改革還得了?!各行各業的規章制度有許多適應不了這一形勢。”
耀邦同志在青年人就業問題上發揮的作用,是在黨中央領導下實現的。這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他面對、參與的第一個經濟問題,社會效果是很好的。從知青就業問題出發,他直言不諱地談到四個現代化中,國營企業生產效率和用工流向的問題;社會總勞力在國民經濟生產各部類如何重新分配的問題;廣開就業門路和支持青年人搞活經營的問題;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所有制各自優勢比較的問題;擺脫過時觀念和樹立光彩就業觀念的問題;最終歸結到對黨中央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戰略思考上。今天看來,耀邦同志在此問題上,思考的不足之處是,把經濟體制改革中產生的困難估計不足,沒有就此問題和政府部門溝通,決心、魄力、熱情與工作藝術有所失衡。
我國現在就業的主渠道已是多種所有制企業。絕大多數保留下來的國有企業也進行了改制,其中的職工比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減少了二千萬人。人們就業的領域大大拓寬了,其中的紡織、服裝、家電、網絡、電子、建筑、機械、餐飲、批發零售、一般服務業等等都有廣泛就業。眾多行業不僅使大量城市人口就業,還造就了一個新的社會群體——農民工,人口數量達到一億五千萬左右。盡管有這樣驕人的成就,但我國13億人口的就業還是社會最重大的問題之一,仍是人們的最大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在這一民生理念的指導下,把多方面的體制改革進行下去,使人民廣泛就業,逐漸進入學有所教,勞有所得,幼有所養,老有所歸,住有所居的小康社會。(文中引言摘自《胡耀邦思想年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