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北宋政權在金人的鐵蹄下土崩瓦解,同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在朝廷南遷,最終定都臨安之后,面對都城人口激增、物價飛漲、經濟瀕臨衰竭的局面,如何發展經濟、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就成為了南宋政府的當務之急。于是,朝廷一方面紓寬民力,讓周邊的農民安心田畝,同時又多次蠲免臨安的商稅,鼓勵商人小販經商。并且根據臨安城四周山光水色、風景宜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政策,從而一步一步走出了經濟困境。
西湖是臨安城內最大的景點。北宋時,蘇軾任杭州太守期間,曾經疏浚過西湖。南宋定都之后,為了保持西湖的水質清潔,避免污穢填塞湖港,有礙觀瞻,影響都城風貌,朝廷規定,不論官民都不得往西湖里拋棄糞土垃圾,載植荷花菱藕等物,并派有專職官員主管,下轄有兵丁,負責檢查和定期清淤。這一政策一直執行到了南宋末年。宋度宗時,宦官陳敏賢、劉公正在西湖邊建造屋宇,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洗濯馬匹的臟水流到了西湖里面。御史鮑度立即上疏,彈劾兩個宦官。宋度宗接到奏疏后勃然大怒,馬上將兩個宦官罷職,又令臨安府的官員把建造好的屋宇樓閣拆毀,將水港恢復原樣,保證西湖的水質。
除了優化環境,官府還時常牽頭組織各種商業活動,活躍京城的經濟。如在節日期間,以官方的名義召集各種小販商人于一處,組成臨時市集,并給予犒賞,吸引人們前來觀光購物,謂之“買市”。能夠入選、獲得犒賞的商販必須是具有特殊技能,飲食美味、清潔衛生之人,由此也就形成了良性競爭。
臨安街市上的小販,為了吸引顧客,平時都是身穿顏色款式獨特的服裝或頭巾,以便顧客辨認,用以盛放飲食的盤盒器皿,也都是精巧干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品牌。為了維護聲譽,小販制作的商品就絕不敢茍且簡略,飲食也不會草率從事,以免砸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名聲。而顧客在購買到了精美實用的商品,享受到了美味清潔的食物之后,也都樂見于這種消費模式,消費欲望也進一步被勾起。于是,小販、顧客、官府取得了三方共贏。
另外,官府還抓住民眾喜好浮艷綺靡的心理,積極“搭政治的臺,唱經濟的戲”。如掌管臨安內外酒庫的點檢所,每年清明開始釀造新酒前,都會組織一次巡游活動。官府于之前數天會頒布告示,讓臨安城的官妓私妓,屆時盛裝打扮,一同巡游,即使貧困無衣者,也要向他人求借或者租賃衣裝首飾,否則要受到責罰。
到了巡游的當天早上,各酒庫的人員排列齊整,挑著幾擔樣酒,會同雇請來的鼓手樂隊,以及售賣小食的商販,還有各種行業團體組成的社隊,浩浩蕩蕩地沿城巡游。城內的官妓私妓全部接受征召,外貌漂亮、具有名氣者,一身珠翠羅綺,騎著綴飾華美的銀鞍馬匹,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沿途的酒樓食肆,也都以彩綢或彩紙裝飾,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人。一路上不斷有風流少年向妓女勸酒,或有看熱鬧的人向小販購買食物點心。每年此時,游人都會從各方云集,數倍于常時。
游客的增多,又衍生了一大批的從業者。如一些市井子弟,略讀了些詩書,粗曉音律,能寫字、撫琴、下棋,于是從事導游業務,專門陪同富家子弟、或者從外地進京的官員在臨安城內游玩飲宴。有人則是在勾欄瓦舍說唱或演奏樂器,還有人蓄養鵪鶉、雞相斗,吸引人觀看等等。而從業者的增多,對臨安的旅游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兩者形成了良性循環。
經過南宋政府的努力,不僅京城臨安的經濟迅速繁榮,江南的民生狀況也得到了很大的促進,實現了由衰復盛的“中興”。
元代李有的《古杭雜記》載,到了元代,在通往臨安的必經之路白塔橋,仍有臨安城的旅游地圖賣,士大夫前往臨安,必買來閱覽,作為參照。有人題詩于壁,記其事曰:“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由此也可以略窺臨安曾經的繁榮程度。
青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